为巴格达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企业承建电厂撑起伊拉克首都电力供应

2019-09-19 09:48  来源:新华网  浏览:  

电荒,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历任伊政府面对的难题。如今,曾饱受停电煎熬的伊拉克民众谈到近年来首都巴格达电力供应的显著改善,都会归功于中国承建的伊拉克最大热电厂——瓦西特省华事德电厂。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电力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多年经济制裁令伊政府无力进行电力重建。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摧毁了伊电力系统。曾经巴格达夏季高峰时期有一半时间在停电,这对于时常经历夏季50摄氏度高温的当地人来说无疑是煎熬。

“作为中国企业在战后伊拉克启动的第一批重建项目之一,华事德电厂项目合同于2009年开始正式执行,建设全部采用中国设备和中国标准。”上海电气集团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项目经理贺庄说。

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等核心设备全部由上海电气集团设计、制造,其他设备也基本从中国采购。参与项目的中国企业克服了资源短缺、恐袭威胁、资金不到位等困难,在2013年下半年的施工高峰期,坚守现场的中国员工达到4200人。

华事德电厂6台机组2014年投产发电后,巴格达的每天停电时间逐步下降至2到4个小时,整体电力供应得到明显改善。现在,华事德电厂的发电量占伊拉克全国发电量的18%至20%,在高峰时保证巴格达70%的电力供应。如果未来能有效解决供电线路问题,巴格达民众或许再不用经历停电。

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据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不少外国企业纷纷撤离当地。面对极大危险,华事德电厂的中方员工坚守岗位,确保电厂正常发电。

“中国企业体现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华事德电厂总工程师阿里·艾哈默德对上海电气及其合作伙伴遇到困难坚决履行承诺表示感激。

“我们在最困难时候没有离开,三年时间(项目)没有收到一分钱,我们硬着头皮顶了下来。”贺庄说,伊拉克几任政府多位高层人士都来华事德电厂进行视察,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建设成绩、电厂和设备的稳定运行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华事德电厂累计为伊拉克发电超过800亿度,在连续数年的夏季用电高峰中,电厂在伊拉克电网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伊电力部也特别授予上海电气集团杰出项目奖。

据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统计,中国企业近年来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电力重建,中方承建的电厂承担起伊全国一半的电力供应。这些坚守伊拉克的中国企业正在为伊千家万户带来光明和希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程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程

刘汉元代表谈到,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当日召开的“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华春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发展的“一带一路”,更是绿色的“一带一路”。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与相关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目标。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中方在“一带一路”电力合作的主要领域,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加速转型,带来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2月12日下午,一列满载电子、机电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平湖南站,奔赴13438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第40趟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71.4%。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