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企业如何应对英国硬脱欧下的投资风险

2019-09-20 17:24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浏览:  

近年来,英国作为欧洲最开放的国家,是中国核电企业投资欧洲的一个重点目标地。伴随英国脱欧的进程,尤其在特蕾莎·梅脱欧失败下台、英国脱欧强硬派约翰逊上台的背景下,中国在英核电投资、项目开发都将面临一系列风险。

脱欧后中资企业在英布局将被打乱,核电投资及开发也将面临一系列风险。本文拟通过分析脱欧后可能的政策影响,为我国企业调整在英国的核电投资方向提供参考,以在后续局势变化的过程中掌控方向、降低风险。

脱欧形势分析

近期特蕾莎·梅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其提出的脱欧方案三次被拒,其提出的一个基本脱欧方案原希望依然与欧盟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继续享受欧盟内部的零关税经济贸易往来等政策,并愿意为保持这一优惠条件支付数百亿英镑的“分手费”。保持南北爱尔兰的边界备案,允许南北双边自由贸易和人员交往,不设立硬边界,还让北爱尔兰的经济贸易继续受制于欧盟法律。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特蕾莎·梅辞职后,伴随强势脱欧派约翰逊的执政,英国与欧盟之间将增加关税,减少贸易往来。约翰逊上台后难以在英国无宪法方案的前提下提出硬脱欧风险的解决方案,英国正面临更多政策性波动。

脱欧影响评估

▶ 英国经济下滑

从宏观层面看,英国GDP增长在脱欧后相对放缓,2015 年英国GDP 增长2.35%,2016 年增长2%,2017 年增长1.8%,2018 年增长1.4%。2019 年的增长预期,从年初的1.6%下调至1.2%。经济增长缓慢,英镑贬值超过20%,人均财富缩水20%以上。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这种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自2016年6月公投以来,英国脱欧前景不定,随之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从企业投资方向的微观层面看,英国商会预估,2020年企业投资有望增长0.6%,2021年增长1.1%。英国商会总干事表示,英国政界无作为已出现经济后果,不少企业已为投资和招募决策“踩了刹车”。G7其他国家的商业投资年增长率达到约6%时,英国一直处于0附近,2018年期间同比恶化至-3.7%,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下滑周期最长的一次。

脱欧公投后的经济表现,值得之前脱欧的乐观派进行反思,脱欧投票前后还有抄底英国、经济将反弹、依靠中国等论调,目前看利好并未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等反而因为汇率等问题迎来了重大损失。

▶ 财政恶化,产业支持面临变动

据分析,英国一直朝着实现收支平衡的方向努力并逐步接近目标,脱欧省下因在欧盟产生的费用而用于本国国民的财政支持是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2020 财年到2023~2024 财年,经周期调整的公共部门净借款占GDP 的比重将从1.6%持续下降至0.8%,各财年都将低于2%;公共部门净债务占GDP 比重将从82.8%下降到74.1%,实现了各财年的持续下降,因此,财政目标预测将持续得以实现。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基于当前政策进行的判断认为,政府在2020~2021 财年实现财政强制目标的可能性为65%,考虑到财政中期展望反映出的各种不确定性,政府已经为该财年预留出154 亿英镑的资金。

英国对各种产业的政策支持多通过预期收费、担保方式表现,包括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IUK)等均需要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基础。在英国政府争取收支平衡的情形下,此类支持政策也将面临变动的风险。

▶ 社会分化,政策不稳定性增加

脱欧是英国社会内部的撕裂的结果,同时也是走向多争议的起点,尤其是2016年脱欧全民公投时,支持脱欧与反对脱欧的力量就是不相上下的,支持脱欧的占总投票数52%,而支持留欧的占48%。对具体的脱欧协议的争论加剧了整个社会和“府院”的撕裂,最终导致了特蕾莎·梅的黯然下台。

对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机制,相对之前选举后由精英治国的模式更扁平化,决策重心下移,此模式容易形成惯性,对政策的产生与执行带来不确定性。民族主义情绪支配下造成的目前硬脱欧局面是英国本位主义的体现,但整体英国社会未从其内部的心态及社会结构性问题去思考,将造就偏激的政策方向,容易带来后续经济与政治的混乱。

中企核电投资风险应对方案

目前在英国投资者多已经历资产、汇率贬值,项目成本增加的损失,面对预期收益下降等一系列风险,并且风险仍将继续到政策逐步完善、稳定才能触底。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HPC)厂址图

脱欧对于不同投资模式影响不同,对于为弥补自身短板、吸收英国技术,学习管理的先进经验、面向市场的投资模式,其自身风险不大,甚至可以在风险释放后扩大投资,而对我国核电企业参与投资的HPC项目、拟开发的其他大型、小型核电项目,长期回报均依赖于英国市场本身,其风险远超其他投资模式。为控制在英开发核电风险建议如下:

▶ 调整回报预期,掌控开发节奏

我国核电企业除中广核直接参与的HPC项目外,三大核电企业都在开发其他的大、小核电项目。市场开发阶段费用最高的是GDA认证,使各国核电技术进入英国的成本较高,导致部分企业撤离英国市场。HPC项目截至2013年底用于GDA的成本合计近7亿英镑,如此费用对我国拟进入英国的核电企业是一沉重负担。在外交上,硬脱欧带来的英国对外政策必将更紧随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前提下,或将增加GDA认证过程的政治风险。这些因素将对认证后开发阶段测算投资回报不利。硬脱欧后,如英国继续在经济、电力投资回报下行形势下,依然采取高额认证政策,必将减少英国对各种核电技术的吸引力。

除GDA认证外,我国企业也在关注新厂址开发、旧厂址购买等机会,而我国企业的资金实力并不强于日韩核电企业,在硬脱欧趋势下,投入大量认证经费或者接盘日美企业的厂址失去了之前的意义,因此需研判硬脱欧风险造成的影响,根据项目开发价值调整开发节奏。

▶ 做好减缓准备,回击不利政策

从英国HPC项目发展看,确定最终投资后出现环保规定导致成本增加、法国政府支持减少、项目延期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其原因既有英国内部管理体制因素又有脱欧带来的影响。脱欧后如英政府变更当前执行的能源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预期盈利能力。

HPC项目是英法合作,硬脱欧后法国政府或将取消对其支持,法国EDF投资预期回报必大幅下降,一旦触及预期底线,EDF必采取逐步退出、降低风险的策略。而采取暂停项目建设的策略在各国核电发展过程中是常用的风险应对方案。

HPC项目投资协议中有各种风险应对方案,目前可以评估硬脱欧模式带来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如有政府政策调整影响了投资预期甚至造成直接损失的,可根据合同中对相关风险的控制方案找相应部门积极进行索赔,增加其制定不利政策带来的自身成本。

▶ 做好形势预判,争取有利政策

英国脱欧造成的风险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风险,伴随其落地,之前的投资模型假设必然发生变动,常规汇率操作等财务手段难以应对规避此类风险冲击,我国核电企业在英开发及建设需审慎面对脱欧影响及做好应对方案。

脱欧的初衷是增加英国自身的自由度,增强其竞争力。其在变化的经济形势基础上再制定不利于核电投资的政策,将伤害英国自身核电发展战略,因此,英国核电相关产业政策可能双向变动。在英企业可在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发出声音、表明立场,争取与己相关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争取更有利的政策出台。

总结

核电项目投资特色决定其面对的风险大,硬脱欧局面及脱欧公投后的经济形势变化,超出之前预期与准备。应对硬脱欧风险是考验我国核电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一次机会,一旦将脱欧变“危”为“机”,将使我国企业在世界核电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福岛核事故十年:核能的收益值得人类付出环境的风险和代价吗?

福岛核事故十年:核能的收益值得人类付出环境的风险和代价吗?

消息,随着碳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核能发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有大约十分之一的电力是由核电提供的,无论是反应堆的研究、设计,还是核电厂的监管、选址以及核废料处理等方面,公众咨询在这一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伊朗总统鲁哈尼呼吁各方恢复履行伊核协议

伊朗总统鲁哈尼呼吁各方恢复履行伊核协议

3月7日电伊朗总统鲁哈尼7日呼吁各方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恢复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债务削减将成为今年及未来大型石油公司的关键主题

债务削减将成为今年及未来大型石油公司的关键主题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今年将迎来一波现金流热潮,可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因为2020年油价和石油需求暴跌导致的大规模成本削减大幅降低了许多公司的现金流平衡点。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英国一个首创性的反应堆正准备开始关键的燃料混合试验,最终为ITER提供动力,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核聚变是一种为太阳提供能量的现象,如果物理学家能在地球上加以利用,它将是一种几乎无限的能量来源。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