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白手起家 “硬核”力量

2019-10-04 10:38  浏览: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低碳能源,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全球10%的电力供应来自核电。在全球范围内,核能产生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无碳排放电力,为世界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核能已成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减排承诺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7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核电站的国家。深圳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为满足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中广核和中核2013年联合开发“华龙一号”。

筚路蓝缕踏出中国核电路

谈起中国核电,肯定要从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说起。1985年3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开工建设,开创了中国核电建设和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新纪元。截至2019年4月,中国最大核电基地——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安全发电超过5500亿千瓦时,安全运行116堆年。按每个家庭4口人每月用电300千瓦时计算,可以供1000万人口的城市家庭用电60年。

将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原点,那时的产业面貌与今天相去甚远。

“核电产业刚起步时,我们整个总部机关只管着秦山一期一个项目。”产业起步之初,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桦刚参加工作,他这样描述自己对当时的直观印象——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筹备,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项目开工,1987年大亚湾一号机组开工,千难万险,一切从零开始。

从1985年到20世纪末,这是我国首批核电工程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建成了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引进法国M310技术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1997年秦山二期和岭澳核电站相继开工;为了解决华东电力短缺问题,1998年6月,从加拿大引进的秦山三期2×70万千瓦Candu—6型重水堆核电站开工;从俄罗斯引进的两台VVER压水堆核电机组,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在江苏田湾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核电累计实现机组安全无事故运行142堆年,创建了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秦山核电基地,拥有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AP1000全球首堆、重水堆、VVER等多种核电堆型,参与主导未来核电发展新趋势的快堆、小堆、行波堆和海洋核动力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和开发。

大亚湾成中国核电亮丽名片

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全球最大的轻水压水堆核电基地,岭澳一期1号机组安全运行天数位居世界同类型机组第一……从大亚湾出发,我国的核电产业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从昔日“门外汉”到如今的技术装备输出国,中国核电产业已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发展。然而,与发展速度相悖的是广东省能源短缺、电力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当时,工厂常常每周开四停三,再加上交通不便、通讯不灵,曾有客商戏称广东是“进不来、住不下、出不去”。破解能源困局已成为当时广东省的燃眉之急。

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然而,刚刚起步的核电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建设之路更是一波三折。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者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跨越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最终完成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的建设任务。

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于1993年12月31日13时15分完成全部满功率试验,调试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5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投产当年2台机组完成上网电量107.8亿千瓦时,全厂机组可用率达到75.8%,有效解决了广东省的能源之困。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成功起步,更为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5月,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岭澳核电站一期开工建设,于2003年1月份全面建成投产,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30%。2005年12月份,岭澳二期开工建设,其国产化率达到64%,全面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历经30多年风霜雪雨,从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核电站,到用自主技术成功叩开全球高端市场的大门,从大亚湾起步,中国核电产业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中国已从核电技术输入国跻身为核电技术输出国。

建“华龙一号” 铸大国重器

作为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一回路水压试验不久前正式启动,标志着该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华龙一号”,就是铸国之重器。

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至2019年4月28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一回路水压试验正式启动,标志着该机组提前50天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从穹顶吊装到冷试成功,首堆建设筚路蓝缕、困难重重。此前不论国内、国际,三代核电技术首堆建设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期。而“华龙一号”解决了很多“卡脖子”问题,一直以“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打破了首堆必拖“魔咒”,吸引着全球目光。目前,“华龙一号”工程建设各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华龙一号”的研发坚持自主创新路线,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设计特征,包括177燃料组件、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强化的外部事件防御能力、改进的应急响应能力等。

作为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共获得700余件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行维护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独立出口的三代核电机型,已成为国际核电舞台的新名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高规格发布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各地区、各部门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加快注入绿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要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这是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断电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美国变成两党的能源利益之争?

断电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美国变成两党的能源利益之争?

受极端天气影响,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电网大面积宕机,导致民众长达数天在断电中忍受严寒。然而,一批美国政客将民众遭遇置于不顾,忙着口诛笔伐、互相攻击,生生把断电事件变成了两党之间的利益工具,着实令人瞠目。
国际油价重回60美元,但未来走势仍不明朗

国际油价重回60美元,但未来走势仍不明朗

在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之后,23日国际油价涨跌不一。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微跌,收于每桶61.67美元;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微涨,收于每桶65.37美元。国际油价基本回到去年1月水平。
商务部回应如何看待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走势

商务部回应如何看待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走势

2月24日电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24日指出,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利益深度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掘金新能源时代:新的投资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掘金新能源时代:新的投资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近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大涨,以铜价为例,若从去年3月23日低点35170元/吨算起,截至2月23日收盘,沪铜期货价格已累计上涨93.2%,近乎翻倍。高盛表示,铜、铝价格已经进入“超级周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将需要大量铜原材料。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