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石油减产导致全球恐慌,原油期货暴涨,再次为全球能源供应稳定敲响了警钟。石油供应的不稳定,对中国这种原油进口依赖高达70%的国家来说更加可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
9月25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区,东方电气、金风科技分别研发的10兆瓦、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陆续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迈入海上风电开发世界先进行列。
为什么要发展海上风电?
熟悉风电的朋友都知道,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总装机量在数年前便占据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风电多为陆上风电,大部分建设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三北”地区。不仅占据大量土地,远程输送到东南沿海用电负荷区也较为困难且不经济。反之,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风速大且稳定,海上风场不占地不扰民,且便于传输,就地消纳。
数据显示,我国海岸线辽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近海风能可供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海域,由于台湾海峡形成的峡湾效应,这里风速大,风电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可以达到35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2018年,我国水电利用小时数也才3600多小时。这意味着海上风电完全可以作为目前常规使用能源的有效补充。
为什么要研发大功率海上风机?
和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成本高昂,尤其是海工基础成本。如果可以研发更大功率的风机,在同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就可以减少风机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可以说,大容量机组的使用是降低海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的重要途径,其在欧洲起步不久,而国内也处于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国内海上风电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本次下线的金风科技8兆瓦、东方风电10兆瓦机组,是三峡集团联合主机制造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倾力打造的精品之作,不仅在海上大容量风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上突破了壁垒,更是在多项设计上自主创新,实现了技术引领。此次下线的10兆瓦机组风轮直径高达185米,扫风面积足以停下两架空客A380,可谓庞然大物。
海上风电相比于水电、火电以及陆上风电而言,开发难度更大。一方面海上风电所处海域风浪流条件十分恶劣,海洋地质条件复杂,风机设备常年遭受高盐雾侵袭;另一方面随着海上风电不断向深远海发展,其可达性越来越低,设备一旦故障,维护起来相当困难。因此,三峡集团始终将高可靠性、高效率作为遴选海上风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研发的两种海上风电机型着力在整机防腐、设备可靠性方面下足了功夫,首次使用了最新的设计理念,整体布局、分层突破、精益求精、度电必争,极大地提高了机组的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和风能利用率,全面领先于世界同类产品,是国内海上风电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海上风电还有什么大动作?
携手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联合研发,是三峡集团积极引导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三峡集团总经理王琳表示,风机下线只是第一步,后续吊装运行、优化完善、推广应用等任务更加繁重。三峡集团将会同东方电气、金风科技等有关方面加快完成大容量首套样机在福清兴化湾二期吊装试运行,不断改进、提高设备性能,确保海上风机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并逐步在长乐外海、漳浦六鳌百万千瓦级风电场以及国内外更大范围的海上风电场中推广应用,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国产化、大型化、高端化的发展新阶段。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内,两台样机将安装于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并经过一套科学完整的试验验证。通过状态监测和运行数据的积累分析,样机的相关参数将被不断修正完善,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通过试验验证的风机将会在三峡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园批量化生产,并大规模装备于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之中。
9月25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区,东方电气、金风科技分别研发的10兆瓦、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陆续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迈入海上风电开发世界先进行列。
为什么要发展海上风电?
熟悉风电的朋友都知道,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总装机量在数年前便占据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风电多为陆上风电,大部分建设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三北”地区。不仅占据大量土地,远程输送到东南沿海用电负荷区也较为困难且不经济。反之,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风速大且稳定,海上风场不占地不扰民,且便于传输,就地消纳。
数据显示,我国海岸线辽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近海风能可供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海域,由于台湾海峡形成的峡湾效应,这里风速大,风电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可以达到35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2018年,我国水电利用小时数也才3600多小时。这意味着海上风电完全可以作为目前常规使用能源的有效补充。
为什么要研发大功率海上风机?
和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成本高昂,尤其是海工基础成本。如果可以研发更大功率的风机,在同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就可以减少风机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可以说,大容量机组的使用是降低海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的重要途径,其在欧洲起步不久,而国内也处于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国内海上风电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本次下线的金风科技8兆瓦、东方风电10兆瓦机组,是三峡集团联合主机制造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倾力打造的精品之作,不仅在海上大容量风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上突破了壁垒,更是在多项设计上自主创新,实现了技术引领。此次下线的10兆瓦机组风轮直径高达185米,扫风面积足以停下两架空客A380,可谓庞然大物。
海上风电相比于水电、火电以及陆上风电而言,开发难度更大。一方面海上风电所处海域风浪流条件十分恶劣,海洋地质条件复杂,风机设备常年遭受高盐雾侵袭;另一方面随着海上风电不断向深远海发展,其可达性越来越低,设备一旦故障,维护起来相当困难。因此,三峡集团始终将高可靠性、高效率作为遴选海上风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研发的两种海上风电机型着力在整机防腐、设备可靠性方面下足了功夫,首次使用了最新的设计理念,整体布局、分层突破、精益求精、度电必争,极大地提高了机组的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和风能利用率,全面领先于世界同类产品,是国内海上风电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海上风电还有什么大动作?
携手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联合研发,是三峡集团积极引导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三峡集团总经理王琳表示,风机下线只是第一步,后续吊装运行、优化完善、推广应用等任务更加繁重。三峡集团将会同东方电气、金风科技等有关方面加快完成大容量首套样机在福清兴化湾二期吊装试运行,不断改进、提高设备性能,确保海上风机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并逐步在长乐外海、漳浦六鳌百万千瓦级风电场以及国内外更大范围的海上风电场中推广应用,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国产化、大型化、高端化的发展新阶段。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内,两台样机将安装于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并经过一套科学完整的试验验证。通过状态监测和运行数据的积累分析,样机的相关参数将被不断修正完善,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通过试验验证的风机将会在三峡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园批量化生产,并大规模装备于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