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型天然铀生产基地的崛起

2019-10-08 08:56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浏览: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

2012年11月4日,我国在内蒙发现国内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内蒙铀矿勘探现场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适时调整铀矿地质找矿布局,明确要求铀矿地质找矿工作重心向北方可地浸砂岩铀矿转移。根据这一决策,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部署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对该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编图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探验证。随后,结合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新的认知和地浸砂岩铀矿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评价,作为重点靶区的鄂尔多斯盆地成为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和查证工作的主战场之一。

2000年之前,部分铀矿地质单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开展了少量的工作,发现了少量砂岩铀矿点矿化,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该区没有实质性的实物工作量投入和进一步的查证。

其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在财政部、国防科工委(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织跨学科、“多兵种”的联合攻关,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多所高校参与坚持了十余年的研究和勘查,创新发展了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建立了“古层间氧化带”和“构造—建造—改造”叠加的铀成矿模式,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找矿技术体系,在盆地内圈定了一批铀成矿远景区。相继探明了磁窑堡、金家源、罕台庙、柴登壕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铀矿产地。随着皂火壕、纳岭沟、大营等大型、特大型铀矿床的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展成为我国首个资源量超10万吨级的铀资源基地,该地区累计探明铀资源量跻身于世界大矿的行列。

与此同时,中核集团公司加大铀资源开发科研投入,加快铀矿大基地建设的步伐,其中纳岭沟矿床实现了CO2+O2先进采铀工艺的突破,具备了绿色矿山建设条件。鄂尔多斯盆地将成为我国北方一个新的大型天然铀生产基地,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发挥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也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的领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在铀矿地质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对行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十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政策、强化创新驱动,组织有关方面推动找矿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于海峰、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徐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请他们三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中核集团发现新铀矿物Haitaite-(La)(海塔铀矿)

中核集团发现新铀矿物Haitaite-(La)(海塔铀矿)

近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牵头,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共同研究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Haitaite-(La)(海塔铀矿)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 CNMNC)批准。
中国原子能2021年工作会:加快构建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原子能2021年工作会:加快构建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月4日,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2021年度工作会,贯彻落实中核集团年度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分析形势任务,明确“十四五”发展思路,动员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