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价格问题得到解决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介绍,我国风电历经30余年,已经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风电累计装机突破两亿千瓦,建立了支撑全球发展的产业链。最大的成绩是风电真正实现了不需要补贴,在不考虑火电的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情况下,风电也可以在成本上和火电比拼了。今后可以自豪地说,使用风电不仅因为它清洁,也因为它更便宜。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俊峰表示,今年风电迎来了平价上网时代,风电已经成为全球新增发电装机中最便宜的电源,将和光伏一道改写历史。同时,到2021年没有标杆电价保驾护航,风电将真正进入市场竞争时代,面临前所未能的挑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认为,中国风电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政策连续稳定,产业规模平稳增长,技术和商业模式稳中突破,以及突出问题的有序解决。李创军特别强调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优化政府的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加强对保障性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降低各类非技术成本,为降低成本、推动实现全面平价目标、提高整体竞争力创造条件。
国际机构代表发言中的行业预测是与会者关心的话题。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Francesco La Camera表示,过去7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传统热电厂的装机容量。今年增长8%,预测明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据业内专家预测,在多年的创新驱动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可再生能源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其中,2019~2023年,全球风电装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4%左右,共新增装机超过330GW。除了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大规模开发,继欧洲之后,中国和美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
当前,我国风电进入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兑现巴黎气候大会自主减排承诺提供更大支持,但这一过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今年中国风电市场七大特点
李创军表示,今年中国风电市场呈现七大特点。
市场继续平稳增长。今年1~9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348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106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98亿千瓦。同期,全国风电发电量28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容量中,中东南部地区占58.7%,“三北”地区仅占41.3%。在累计装机方面,中东南部地区占比35.2%,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海上风电稳妥推进。今年1~9月,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6万千瓦。产业发展总体平稳有序,预计可以实现到2020年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分散式风电稳中突破。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开发显现出巨大潜力。就地开发、就近利用的理念,为低风速风能资源地区探索出节本增效的好路子,随着一批项目的落实,分散式开发在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等方面的价值初步显现,分散式风电将成为新的增长空间。
弃风问题企稳向好。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电网企业加大风电等新能源跨省区外送,电力替代、提升灵活性等增强风电消纳能力的措施,弃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1~9月,全国弃风电量为12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4.2%,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改善,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尤其是新疆、甘肃和蒙西,弃风率同比显著下降。
技术研发有序推进。当前,中国风电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型传感技术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使得风电整体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在整机出口方面,我国风电机组出口的国家数量从2007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34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的6大洲。中国风电整机企业对拉动全球风电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8年,在全球新增装机排名前15名的整机制造企业中,有8家来自中国。此外,不少开发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国门,对外投资逐年提升。一条覆盖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国际业务链基本形成。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是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创办于2008年。本届大会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行业代表共同参与,同期举办20多个分论坛,国际行业组织,德国、荷兰、法国、阿根廷等多国展团齐聚,中外参展企业超过6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