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l公司正在寻求“下一代储能”技术和架构方案

2018-03-13 13:53  浏览: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储能的价值和效率。意大利公用事业公司Enel公司近日发布一个挑战书,将为有关储能技术、架构和控制策略提供协作和测试的创新者提供奖励。

2月下旬,Enel公司通过其网站发布了一项挑战,并声称提交文件没有截止日期,这个挑战将始终开放有效。这个挑战书为降低储能系统成本以及在系统架构中创建模块化和标准化设定了一些具体目标。

Enel公司表示正在寻找新的想法来降低储能成本,并可以改善储能资产的建造、运营和维护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对于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投资和研究新技术的市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新颖的方式。

这其中包括Amber Kinetics公司生产的在夏威夷试运行四小时的飞轮储能项目,以及近期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实施的大型电池项目,而在储能行业也许最引人注目的收购是,Enel公司不久前收购了美国储能软件和项目开发商Demand Energy公司。

Enel子公司Enel Green Power开发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挑战的目标

Enel公司正在寻求一种“下一代储能”技术和架构方案,希望可以将储能系统成本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以下。鉴于目前锂电池模块的总体系统成本约占总系统成本的三分之一,目前的价格仍然为每千瓦时200美元至300美元,这似乎是一项艰难的目标。

此外,希望采用模拟和监测随着时间和使用情况的电池退化的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储能系统组件的有效性和使用寿命。

在系统设计方面,Enel公司希望有关建议考虑采用诸如移动手机电池的概念,可以推出大量应用的储能系统。该公司还在寻求电池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和灭火的创新,希望能够提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处理“显著过载能力”的能源转换系统(PCS)、快速维护系统,减少储能系统物理空间的方法,以及更好的储能系统诊断措施。

在Enel公司发出的挑战中,要求提供先进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技术,实现更长的电池寿命,协调控制系统,增加即插即用功能,能源转换系统(PCS)控制架构以模拟网络中的惯性,融合不同储能技术的混合系统、长期和季节性存储技术,针对前期服务的新招标和预测技术,更好的电池报废管理,以及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技术的改进。

申请人必须证明他们的想法的商业潜力、成本效益分析、技术可行性,并提出每三个月评估一次的建议。获胜者将获得技术支持来测试他们的想法,其中包括访问基础设施和技术中心,并将访问Enel在全球的全球创新中心。

“如果协作和测试取得成功,Enel公司将提供一个机会,通过商业协议来扩大解决方案规模。”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国网湖南孟庆强:构建“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

国网湖南孟庆强:构建“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者”。为此,国网湖南电力积极服务能源转型,大力推动构建“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
动力电池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动力电池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项延火透露,该公司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to Chassis)电池技术。
储能牛年牛”转乾坤可期 百亿级投资项目频现

储能牛年牛”转乾坤可期 百亿级投资项目频现

进入2021年,电池头部企业扩产步伐仍未见止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粗略统计发现,前两个月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电池企业纷纷加码投资,其中更有百亿级投资项目频现,前两个月统计在内的企业公布投资金额总额已达796.37亿元。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锂电池新能源行业“牛”转乾坤可期。锂电池的火热就不用多说了,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储能领域。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仍然被各大机构长期看好,可以预见,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多个细分行业将迎来高成长发展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目前,在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中国有机会引领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