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切换市场导向
2019年可谓是考验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的关键一年,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在车市整体下行以及产业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5.4%和4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3.3%和47.3%。
新能源汽车已经结束了产销高增长的阶段,逐步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时期。除了市场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让新能源汽车开始直面完全市场化的挑战,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切换。
如何在补贴不断减少直至最后取消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然能够成为消费者的选择,成为下一步汽车企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新能源汽车要想在产品竞争力上战胜传统燃油车,既不能指望政策一直输血,也不能仅靠车身、电池领域的小修小补,而是要靠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目前,北汽立项的新能源车已经是全部按照“零补贴”标准研发。
“我们正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颠覆性的、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抵消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并为新能源车未来发展趋势定调。”徐和谊表示。
实际上,对于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已经提前做了准备,思考如何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动汽车已初步解决“能用”的问题,下一步是如何使电动汽车更“好用”,尤其是在电池成本高、充电不便、续航里程短、冬季使用体验欠佳等重点问题上改善产品的体验。
“造车新势力”奋力突围
特斯拉的成功让人们对电动汽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电动汽车产业增加了一股“造车新势力”——一些汽车产业曾经的“门外汉”,借助新能源、智能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来重新定义汽车制造行业。
然而,传统汽车制造产业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虽然包括众多传统汽车企业也都认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给汽车制造业带来的颠覆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这些造车新势力还是陷入了很多困境。
从最开始的乐视汽车,到后来的蔚来、前途、小鹏、奇点、威马、理想、爱驰、拜腾、博骏、云度、华人运通等,新兴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最多时全国有500多家大大小小的新兴造车企业。
所有这些企业中,到目前为止,只有蔚来、小鹏、威马三家企业实现了产品的真正量产。其它企业不是只有少得可怜的产品,就是产品一直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实现量产几乎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要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
即使是实现了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蔚来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领军企业,已经实现汽车销售超过2万辆,车型也从单一产品向多种产品发展。但与此同时,蔚来汽车也陷入了巨额亏损、裁员、融资不利等困境中。而小鹏、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前途汽车、博骏汽车、长江汽车等企业也纷纷曝出了严重亏损、工厂停产、拖欠工资、大幅裁员甚至破产等消息。
车市持续下行、中外传统汽车企业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等因素都在给“造车新势力”带来新的竞争压力,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可以想象,未来的汽车产业中,制造可能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软件、生态、模式等等。但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是,能够造出一辆好车。
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准入门槛放宽、政策补贴减少、从业车企增加、市场需求疲软的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从蓝海变成红海。“造车新势力”从与传统车企争夺资本、争夺人才,转向争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时期。
跨国车企“跑步”入场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一些跨国巨头的全新新能源车型密集亮相,包括奔驰EQC、奥迪e-tron、大众ID.3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跨国巨头已经真正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1月22日,就在广州车展开幕的同一天,首批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版特斯拉Model 3已经登陆全国门店。这款起售价35.58万元,并标配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必将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很大影响。而根据公布的规划,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期年生产规模为25万辆纯电动整车,全部建成后将达到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年生产规模。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11月18日审议通过了全新“五年投资”计划,将电动化及数字技术研发费用支出提高至600亿欧元,加速电动化转型。并且,大众计划到2029年将生产2600万辆电动车。到2029年,大众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型,并有60款混合动力车型推出,销售目标600万辆。
同时,宝马、丰田、福特、本田、日产等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全力转向电动车领域,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借助政策的支持,国内汽车企业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但众多跨国巨头有着雄厚的技术和产品积累,在新能源方面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提升竞争力,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内车企的未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