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9-12-05 15:58  来源:电池中国  浏览:  

迪肯大学Frontier Materials研究所的陈芳芳博士和王晓恩博士声称已经取得了新突破,称这是“在科学界中第一个清晰且有用的无液高效锂离子运输实例”。

这项新技术使用了一种弱结合到锂离子的固态聚合物材料,来代替通常用作当前电池单元电解质的挥发性液体溶剂。陈芳芳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如果行业采用我们的技术,我可以预见道这样一个未来,例如,可以将电池相关设备安全地装在飞机行李中,或者电动汽车不会像现在这样对乘员或急救人员构成火灾危险。”

该团队认为,除了使电池更安全之外,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还将最终使电池与锂金属阳极一起工作。这将是电池世界的重大新闻,最近研究团队在《 Trends in Chemistry》中将锂阳极描述为“ 突破当前锂离子化学的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 ” –这此前被认为是阻止电动汽车、飞机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应有的速度发展的瓶颈。

王晓恩博士表示,这可能是使锂电池能量密度增加一倍的一种方法,在商业环境中,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峰值达到约250 Wh / kg(例如在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组中)。将其提高到500 Wh / kg可以扩大续航里程,或者使用更小、更便宜且更轻的电池组。

迪肯大学团队表示,其仅在新技术中使用了现有的商用聚合物,这意味着工业生产应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目前团队已经在纽扣电池中进行了测试,其大小相当于手表电池的大小,但是该团队现在正着手构建一种可用于手机的电池,并且一旦安装并运行,他们将寻找商业伙伴将这些固态电池推向市场。

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已在《Joule》杂志上发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案,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全世界都在开发把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俄罗斯也不例外。莫斯科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将来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为便携式小装置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可持续性》杂志上。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该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和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低成本、高安全、转换效率高、灵活方便易于集成、响应速度快、免维护等优点,因此是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之一。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高比能的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然而,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可溶于醚类电解液的多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会导致活性物质损失、锂负极腐蚀,使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为此,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策略限制多硫化锂的溶解和扩散,包括使用多孔、极性或是有催化作用的正极载体,在正极和隔膜间增加阻挡层和电解液改性等。其中,对作为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媒介的电解液进行优化的策略,易于扩大规模,可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求。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