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帮助电池实现自我修复

2019-12-24 09:06  浏览: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克里斯多夫·埃文斯(右)和研究生布莱恩·京开发了一种既可自愈又可回收的固态电池电解质。

能源界网讯:锂离子电池因内部短路而臭名昭著,这种短路会点燃电池的液体电解质,导致爆炸和火灾。伊利诺伊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在损坏后可以自我修复,而且这种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或高温的情况下被回收利用。

这项新的研究可以帮助制造商生产可回收,自我修复的商业电池,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研究人员说,当锂离子电池经历多次充放电循环时,它们会形成微小的树枝状固体锂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树突。这些结构会降低电池寿命,导致热点和短路,有时还会变大,刺穿电池内部,导致电极和电解质液体之间发生爆炸性的化学反应。

研究人员说,化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在推动用固体材料(例如陶瓷或聚合物)代替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然而,这些材料中的许多是刚性且易碎的,导致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不良以及导电率降低。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和该研究的合著者布莱恩·京(Brian Jing)说:“固体离子导电聚合物是开发非液体电解质的一种选择。但是,电池内部的高温条件会熔化大多数聚合物,从而再次导致树枝晶和故障。”

过去的研究已经通过使用交联形成橡胶状锂导体的聚合物链网络生产了固体电解质。这种方法延迟了树枝状晶体的生长。但是,这些材料很复杂,损坏后无法回收或治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网络聚合物电解质,其中的交联点可以发生交换反应并交换聚合物链。研究人员说,与线性聚合物相比,这些网络实际上在加热时会变硬,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枝晶问题。此外,它们在损坏后很容易分解并重新固化成网状结构,使其可回收利用,并且由于其自愈性,因此在损坏后可以恢复导电性。

“这种新型的网络聚合物还显示出卓越的特性,即电导率和刚度都随加热而增加,这是常规聚合物电解质所没有的,” 京(Brian Jing)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第一作者克里斯托弗·埃文斯(Christopher Evans)说:“大多数聚合物都需要强酸和高温才能分解。我们的材料在室温下可溶于水,这是一种非常节能且环保的工艺。”

研究人员说,研究小组探测了这种新材料的导电性,并发现其作为有效的电池电解质的潜力是有希望的。

埃文斯说:“我认为这项工作为其他人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测试平台。” “我们在聚合物中使用了非常特殊的化学反应和非常特殊的动态键,但我们认为该平台可以重新配置以与许多其他化学方法一起使用,以调节电导率和机械性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锂电池新能源行业“牛”转乾坤可期。锂电池的火热就不用多说了,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储能领域。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仍然被各大机构长期看好,可以预见,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多个细分行业将迎来高成长发展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目前,在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中国有机会引领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案,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全世界都在开发把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俄罗斯也不例外。莫斯科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将来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为便携式小装置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可持续性》杂志上。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该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和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