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公布的协议内容,在制成品(包括太阳能级多晶硅)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329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448亿美元。
这一协议对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多晶硅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进口美国多晶硅,有多大交易量?
据了解,目前REC和瓦克在美国本土的多晶硅产能分别为3万吨、2万吨,三菱的产能只有2000吨。美国企业海默洛克(HEMLOCK)的多晶硅产能不足2万吨,且主要生产电子级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只能算是副产品,数量有限。
与国内一线企业动辄5-10万吨的扩产计划相比,5-7万吨多晶硅似乎并不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同时,多晶硅企业很难达到满产,实际产能利用率不高,能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产品非常有限。想靠多晶硅完成2020年329亿美元的目标,绝对是天方夜谭。
国家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美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现金成本(不考虑折旧)约为12美元/kg。即使在电价很低的情况下,以REC为例,采用流化床技术、实现满产时,其现金成本也不太可能低于10美元/kg。按照PVInfolink的统计,中国企业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平均价格只有每千克6.70美元(多晶用料)至8.30美元(单晶用料),美国产品显然没有足够竞争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生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想出口到中国,还存在一定困难,交易量不会太高。”严大洲总结说。
中国光伏需要美国多晶硅吗?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1-10月,全国多晶硅产量27.6万吨,与2018年全年水平相当。从国内多晶硅Top10企业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看,年产能超过3万吨的企业占据优势,一般不低于75%,最高时可超过90%。而对于年产能低于2万吨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在35-75%徘徊,且4月份以来持续低于60%。
事实上,自2017年至今,我国光伏行业多晶硅自给率都在60%以上,进口价格也从2011年的70美元/kg降低到2019年(Q1-Q3)的8.34美元/kg. 国内多晶硅产能(包括单晶用料产能)大幅提升,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从整个产业链看,多晶硅环节的利润率不算低,但“用硅为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严大洲直言,目前已经有多家欧美企业因产能利用率偏低,转为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不再寄希望于中国市场。另一位浸淫光伏上游多年的企业高管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市场价格低迷,主要是因为生产供应增长快速,而下游需求增长有限。“2019年底,国内多晶硅月产量比年初增加了1万吨,但进口量并没有增加,自给率最高可达75%左右。”
与此同时,在硅片薄片化、大片化和金刚线母线直径下降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光伏组件单瓦多晶硅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换言之,1kg多晶硅可以产出的光伏组件越来越多。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采购美国多晶硅缺少足够动力。
呼吁美国开放光伏应用市场
《协议》对中国企业采购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做出了规定,但并没有向中国开放光伏下游应用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如果直接出口到美国,依然会被征收高昂的关税。
2018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11.36GW,仅次于中国,2019年新增装机可能超过13GW。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鼓吹“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观点,很可能阻碍美国能源转型顺利实现,也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所言,开放可以促使竞争,竞争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筑起篱笆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也认为,各国应该超越贸易争端,更关注全球发展大局,包括气候变化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让更多民众受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们欢迎美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为光伏行业供应优质低价的多晶硅产品,但双方应遵循公平对等的原则。呼吁美国尽早放开下游应用市场,破除贸易壁垒,利用光伏等清洁能源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