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节能降耗 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

2018-03-21 15:39  浏览: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趋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民生改善特征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加之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改革任务,为节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节能减排既是以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还为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带来广阔空间。

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节能挑战

进入新常态,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增速放缓,经济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工作面临难得机遇,但挑战也不可忽视。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但难以长久。单位GDP能耗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是:结构重型化时,单位GDP能耗增高,反之则降低。换言之,产业结构轻型化,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现为结构节能,改革开放后由生产资料生产转向生活资料生产就是如此;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弹性系数则大于1,如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拉动经济的情形。重工业发展虽饱受争议,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发展基本面没有变。如没有工业基础,发展第三产业只是一厢情愿,易出现有供应无需求等情况。同理,结构优化引致的能耗下降是阶段性特征,节能效果难以长久。

节能降耗潜力下降,成本随之增加。近年来,大强度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节能潜力得到较好释放。但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转化为节能降耗绩效需漫长过程,短期内取得突破并能推广运用的节能降耗技术并不多。“十三五”时期再靠大规模新增节能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较小,潜力下降,成本则上升。

节能降耗投入面临压力。随着节能技改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陆续取消,中央财政支持方式发生变化。地方为稳增长、促就业,优先拉动投资需求,则放缓节能投入。环保治理设施运行及机械化程度提升等,增加了能源消耗刚性需求,但同时,我国能源价格总体水平未能完全反映能源的商品属性,非市场化扭曲严重。不仅造成巨大浪费,也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及节能工作的开展。

采用市场化手段的节能降耗遭遇诚信挑战。能源合同管理、自愿协议、综合规划、电力需求管理等,都是节能降耗的市场化手段。其中,能源服务公司是发达国家推进节能的重要力量,其通过投资或融资对客户耗能设备进行改造、维护来提高能源效率,从项目开展前后用户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中获得回报,双方互利共赢。但目前,我国能源服务公司发展并不理想,除自身原因外,还因企业之间缺乏诚信。

解决节能问题需优化能源结构

绿色发展离不开节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则是节能工作的三大抓手。新常态下的节能降耗,要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这一关键任务展开。尤其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部署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的具体任务,成为节能减排最大潜力所在,也蕴含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巨大空间。

优化能源结构,应重视传统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比如,在抓余热利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大量被浪费的“显热”,改变能源使用中“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等不合理现象。一些地方的工业余热、地源热泵等节能低碳技术未得到利用,甚至连高温炼焦热量也被排空;有地区用卡车运煤炭却未发挥水运作用;有些高度分散的秸秆等生物质能却消耗了庞大物流系统,集中起来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规模发电等,这些“捡芝麻丢西瓜”的做法都应避免。

同时,我国在节能降耗领域的技术、工艺、产能先进与落后并存现象普遍,与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要求不相符。对此,应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工艺,采用新的节能低碳技术,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准确能源计量、科学计量单耗,制定并实施能源消耗定额制度,按产品单耗考核用能单位和环节,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高效利用。加强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建设节能技术研发平台,组织实施节能技术示范工程,鼓励专业机构提供节能技术服务,提升节能技术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节能技术的落地还离不开政策创新。一些见效较快的节能措施在我国已得到推广,继续推广效果将下降,即所谓“边际效应递减”。对此,可通过能效领跑者引领节能行动,树立节能降耗“标杆”,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标准体系,支持用能单位积极参与。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节能法规体系,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如出台与《节约能源法》配套的部门及地方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修订《电力法》《煤炭法》等法律,增强相关立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全面、科学的能源消费动态数据库,改善能源消费核算方法,提高能源消费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培育第三方能源统计、能源监测、能源服务体系,使节能减排走上法制化轨道,严处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新常态下的节能工作,一方面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割掉粗放发展的“尾巴”;另一方面,推动工艺技术升级,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培育形成节能环保相关产业。做好“加减法”,增强政策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采取多种措施节能挖潜,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只是减排已然不足,碳捕捉正吸引大量投资!

只是减排已然不足,碳捕捉正吸引大量投资!

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是一味地强调降低我们碳排放的做法现在已经不够了,从大气直接捕获碳的技术正在吸引大量投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我们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实际上需要在21世纪从大气中去除1000到10000亿吨的二氧化碳。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温枢刚:为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使命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温枢刚:为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尤其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正泰集团南存辉:推行“碳预算”工作,试点“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正泰集团南存辉:推行“碳预算”工作,试点“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17份提案,其中多份提案围绕能源转型以及“3060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具体建议。
“剑桥能源周”新蓝图:能源、环境与规划未来”

“剑桥能源周”新蓝图:能源、环境与规划未来”

第39届“剑桥能源周”会议3月1日至5日在线上举行。与会人士认为,新冠疫情给能源界带来挑战,也为能源转型升级创造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开发利用新能源,不仅能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也让传统能源业焕发生机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但对于减排技术及资产的投资者而言,更关键的是中长期的预期,以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项目投资为例,动辄超过20年的运营期和10年左右的回收期,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测短期的价格区间有意义,但中长期的“价格地心引力”区间才更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