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Non-GAAP下调整后净利润为2.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为亏损4865.3万元。
小牛电动四季度取得营业收入5.36亿元人民币,高于公司上个季度公布的业绩指引上线2100万人民币。公司收入的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电动车销售数量的提升以及电动车平均单价的提升导致。
四季度公司总计销售10.63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13.5%;同时,平均每辆单车贡献收入金额也同比增长10.5%。公司销售网络的拓展以及产品组合的丰富促使销售数量持续走高;而周边产品、零部件以及服务的增加,则使得单车平均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从区域上来看,四季度中国区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90.4%,国际市场收入占比为9.6%;全年收入中,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为85.1%,国际市场收入为14.9%。
根据小牛电动CEO李彦介绍,未来公司将继续加码海外业务,中短期内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到25%,长期规划是要打开东南亚和印度市场。
盈利能力方面,小牛电动本季度Non-GAAP下实现净利润6850万元人民币,而这也是公司连续四个季度连续实现盈利,公司全年则实现盈利2.1亿元人民币。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产品组成更加丰富,导致公司毛利水平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也使得费用率稳步下降。
根据财报披露,公司在2019年销售了更多的周边产品以及零部件,而这些周边及零部件生产成本更低,毛利润更高。公司2019年平均每销售一辆单车对应成本为3726元人民币,相比较2018年的3952元下降了5.7%。
单车收入的提升以及对应成本的降低,推动公司毛利水平大幅提升。小牛电动2019年全年毛利润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45%,远高于收入增速;毛利率也达到23.4%,相比2018年提升10个百分点。这对于全年20亿元销售规模的公司来说,在毛利端就净提升2亿元人民币的空间。
费用方面,小牛电动2019年总经营费用为3.3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6.1%,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去年IPO过程中,优先股转化成普通股产生了大量股份支付(Stock based compensation-SBC)费用。
剔除掉两年间股份支付部分费用影响,公司2019年经营费用为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低于全年收入增速;剔除股份支付的经营费用率为14.9%,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尽管小牛电动2019年无论在收入及利润方面均实现了长足的提升,但进入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病毒在国内及海外陆续爆发影响,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将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在财报披露的一季度业绩指引中,公司预期收入将在1.95亿-2.65亿元人民币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公司收入较19年同比下降25%-45%之间。
小牛电动在2019年之所以能够在收入及盈利性方面取得快速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产品设计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产品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
相对于雅迪、爱玛等传统电动车生产厂商主打高性价比及走量的经营策略,产品价格适中,在3-5线城市成为主要的个人出行交通工具。但由于其制造的电动车本身技术门槛较低且定位于大众消费品,因此产品的品牌溢价则较低。
小牛电动车自品牌创立初期就区别于传统电动车品牌定位于高端市场,通过高端的设计及相对昂贵的价格,来吸引更加年轻的消费者。
公司在2019年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毛利水平的大幅提升,均是其品牌被市场更加认可的体现。
小牛电动车的市场售价是很多普通电动车售价的1.5至2倍,但由于其自身较强的产品力,其销量仍然实现同比提升;同时,由于其产品力的不断提升,也进一步使公司拥有更高的品牌溢价,因此毛利水平持续提升。
创新产品+高价格的策略,使得小牛电动可以避免与雅迪、艾玛等传统电动车企业在中低端市场进行“近身肉搏”。
在今年年初的CES展上,小牛电动发布了拥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三轮电动摩托车TQi以及首款跨骑电动摩托车RQi,两款车均支持5G通讯,其中TQi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售。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参展对象的CES上,小牛电动车的出现足以见其在科技及创新方面的投入。
随着公司在常州占地75亩的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一期在去年12月底建成,公司将新增产能70万台,加上原有的38万台年产能,公司总产能将超过100万台每年,这将使公司更加从容的应对增长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