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与地缘政治等紧密相连。主要由中东国家在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旨在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曾用石油减产或禁运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油价暴涨和石油危机令欧佩克在国际上引人关注。
此后,欧佩克在多个时间段采取减产措施,对油价大跌后的上涨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沙特等国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大幅提高产量,把油价推至每桶10美元以下。
近些年,欧佩克除了成员不断变化以外,减产报价/提价的操作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美国原油产量从2012年前长期维持在500万桶/日至600万桶/日的水平快速增加到2014年底的900万桶/日以上,供应的意外增长促使国际油价自2014年年中出现大幅下降。
欧佩克靠自身力量已难以有效应对美国页岩油革命带来的冲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同样受到影响。维持相对高水平油价的共同诉求促使欧佩克与俄罗斯等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走到一起,形成被称为维也纳联盟的欧佩克+机制。
伴随近几年维也纳联盟减产,以及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受美国制裁原油产量被迫大幅下跌,传统产油国市场份额在不断被美国等不参加减产协议的国家蚕食,美国日均石油产量已经在2020年1月站上日产1300万桶的历史高点。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石油消费受到巨大冲击。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下降15%至20%,降幅达到1500万桶/日至2000万桶/日,全年平均石油需求或下降约500万桶/日。这远远超过维也纳联盟减产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它们不愿意进一步减产带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下降。
今年3月初,维也纳联盟部长级会议未能就下一阶段生产政策达成协议,沙特随后发起价格战,主动提供折扣并表示将从4月份开始大幅提高供应量,阿联酋和俄罗斯等国随后跟进。国际油价随后出现暴跌,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多次逼近每桶20美元关口。
市场认为,沙特意在通过价格战把油价打压至更低的水平,让油价低于生产成本,逼迫一些产油国减产,自己凭借低成本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4月1日的到来,维也纳联盟现有的减产协议结束,各产油国自主决定产量政策,沙特等国的增产无疑将令市场陷入严重供给过剩。
油价的暴跌无疑令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等高成本板块面临最为显著的冲击,相关企业削减资本支出成为必然选择。
不过,美国官方层面已经开始介入沙特的价格战,多名参议员不仅呼吁特朗普要求沙特停止价格战,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还直接向沙特驻美国大使施压。特朗普也已经与沙特王储萨勒曼通话。
由于需求大幅下降和油价暴跌,北美的油气企业通过有组织的减产不仅可以减少大量企业破产带来的冲击,还可能使油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财务健康。而沙特作为美国的盟友对于强大的外交压力和美方可能做出的让步不至于一味拒绝。即便对于俄罗斯,美国加入减产无疑也是符合其利益的。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在2019年初曾实施32.5万桶/日的减产,不排除会因为当前油价暴跌而再次实施减产。
这些迹象显示,由政府实施的减产协议可能形成新的模式,出现欧佩克++或欧佩克+扩大版不无可能,原油减产机制可能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