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特收购深圳三顺 发力中国锂电池市场

2020-04-12 10: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  

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已斥资1.15亿美元,顺利完成了深圳市三顺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SUSN)的收购,目前该业务已整合至卡博特高性能材料业务部。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不利影响,全球化工企业跌势明显。

卡博特公司创立于1882年,是一家以“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为核心业务的跨国企业,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2家制造工厂,可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和消费品等行业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卡博特亚太区总裁朱戟告诉记者:“作为上游原材料企业,卡博特的确受到了不小影响。但是,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对公司的长远布局很有信心。因此,我们收购了深圳三顺,这符合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

“近年来,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显著增长,中国锂电池产量也不断提高。我们十分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希望通过收购深圳三顺,进一步拓展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丰富我们的终端产品品类,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锂电池导电剂解决方案。”朱戟表示。

据了解,深圳三顺是全球第二大碳纳米管生产商,具有制造干粉碳纳米管及浆料等能力,这些都是电动车锂电池的优异导电添加剂。近10年来,深圳三顺已经成为领先的碳纳米管(CNT)和分散体生产商,为中国和海外锂电池制造商提供了多类产品,产品组合涵盖了单壁CNT、多壁CNT及各种类型的混合物,可以满足电池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锂电池行业,炭黑可以提供良好导电性能,在短程导电、低温性能和高倍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碳纳米管在锂电池中可以提供良好的长程导电、良好的循环性能,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通过这次收购,卡博特与深圳三顺实现了强强联合,将通过炭黑和碳纳米管技术的优势互补,实现锂电池最佳性能。

“CNT与导电炭黑的结合代表了锂电池材料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卡博特已经拥有特种炭黑业务,收购深圳三顺则是对现有业务板块的有益补充。由此,卡博特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可以量产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结构并具备分散配方能力的高性能碳材料供应商。”朱戟说。

统计显示,2019年深圳三顺销售收入约为2800万美元。收购完成后,卡博特能源材料业务部业务规模将达到5000万美元。预计在未来5年内,随着电动汽车和其他锂电池存储应用持续发展,卡博特的营业收入将实现20%至25%的增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自然 商 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预测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2021年锂电池新能源行业“牛”转乾坤可期。锂电池的火热就不用多说了,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储能领域。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仍然被各大机构长期看好,可以预见,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多个细分行业将迎来高成长发展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我们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就是首选

目前,在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中国有机会引领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案,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全世界都在开发把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俄罗斯也不例外。莫斯科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将来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为便携式小装置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可持续性》杂志上。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该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和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