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羊旗村,水通了、电通了、路通了、党群活动室有了、产业到户资金收益了、生态畜牧合作社分红了、贫困户脱贫实现了、牧民幸福指数上去了、贫困群众们发自内心笑了……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在羊旗村遍地“开花”。
“公司的扶贫资金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的去花,要形成一些效应和合力,因为公司做扶贫最终产生的是社会效益,这点是我们最关注的一点。”公司扶贫办副主任李强说。
“抓党建促脱贫、转移就业脱贫、产业帮扶脱贫、救助帮扶脱贫、文化医疗脱贫、村企共建融合”,这是黄河公司“六位一体”扶贫工作体系;“公司定点扶贫、单位精准帮扶、职工全员参与”,这是黄河公司为自己制定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那么作为一个央企,如何体现它的责任和担当呢?
摆脱现状,从改变思想开始
“这里的大多数村民不会讲汉语,跟他们交流起来非常困难,有时我想给他们讲一些道理,出些点子帮他们改变现状,可总感觉他们不太愿意。当时我就在想,一定要改变他们的思想现状。”驻村第一书记孔佑勇皱着眉头回忆起当时入户走访时的情形。
面对当地村民思想闭塞,不愿意尝试新方法、新事物的现状,驻村队员们想办法、谋思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入户走访宣传动员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提升文化水平、开阔思路、寻找出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党建引领,也是开展精准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提升村支部党建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修建了羊旗村清洁能源党群活动中心,让党群干部们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不用再蹲墙根开大会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活动中心内设党员活动室、群团之家、人民调解室、值班办公室、厨房餐厅、休息室。
找准方向,“造血”提升集体经济
羊旗村是个传统牧业村,村民长期在外放牧,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村集体经济,该怎么办呢?只能靠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来带动。
在公司定点帮扶的四年时间里,公司扶贫办及羊旗村两委通过不断探索方法路径,找准攻坚举措,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生态畜牧养殖合作社”的产业扶贫模式。
2018年,公司共投入121万元购买862只藏羊,经过繁育,2019年底达到1375只。在19年底,通过羊只出售,向羊旗村65户贫困户一次性发放本年度生态畜牧养殖合作社分红资金3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收益达600余元。
只有带动村集体经济,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属于自己的支柱性产业,他们才会对美好生活有更加强烈的渴望。
小爱成就大爱,用真情铸造希望
“我们的帮扶干部每个月都会下去一批,向贫困户讲解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拉拉家常、谈谈未来。公司要求帮扶干部要了解贫困户家庭的状况,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度进行帮助,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通过公司制定方案来集中进行解决。”李强在谈到公司结对帮扶工作时说道。
为了加深公司职工与贫困群众的血肉联系,公司定期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结对认亲。在2019年,公司机关累计实施帮扶35户贫困家庭、82人次,投入结对帮扶及慰问资金近1.3万元。在今年疫情期间,干部们不能到贫困户家中,他们就创新帮扶形式,编辑藏汉双语“科学抗疫、我们在一起”“宣讲一号文件,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等内容,以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送到每个帮扶结对贫困户。每个帮扶干部都尽心尽责,用真情感化着困难群众。
援助114.5万修建清洁能源党群活动中心;援助17.35万实施村毁道路修复、合作社畜牧饮水、贫困户电热毯等民生工程项目;援助5.4万元救助因病、因残致贫的12户特困家庭……四年来,黄河公司在持续关注牧民的生活,在时刻想着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要求。如今的羊旗村已经脱贫摘帽,但扶贫工作仍不能歇脚,因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