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正筹划的“千亿级浅层地热能开发工程”便是佐证。该工程计划利用长沙市滨江新城、洋湖片区、梅溪湖片区等浅层地热工程经验,新建2000个以地热为冷热源的能源站,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赋能”。
这个浅层地热开发工程计划,不只是让人们曾经的梦想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呼应了建筑领域的一场革命——从节能型建筑向产能型建筑的跨越转换。所谓“产能型建筑”,是指其利用建筑物附近资源产生的能量超过其自身运行所需要能量的建筑,它是在对建筑低碳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新的技术手段已经成功地把地热、光伏、风能等自然资源转换为惠及普罗大众的生活能源,成为新能源开发领域一道抢眼的风景。据长沙市洋湖片区居民反映,使用新的地热能源系统,不仅安全清洁,还经济实用,100平方米的房屋,平均每月产生费用500元左右。
对于湖南而言,发展地热产能型建筑兼具多重利好,首先是有效改善我省能源结构,平衡电力负荷;湖南主要能源是煤炭和外省输入的天然气。而燃煤污染大、成本高,天然气供应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受地理气候限制,且运行效率低,难以大规模推广。依据《湖南省“十三五”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蓝图,全省仅14个地级市城市地区域内,地热能年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高达1.5亿吨,能满足29亿平方米建筑内居民的供暖制冷需要。其次,地热等新能源其清洁、低碳的特点与优势,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绿色发展;另外,产业前景可期,仅地热资源,即可培育千亿级可再生能源新兴产业集群。
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产业革命,其核心是科技进步带动的能源变革。能源革命的每一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质量,还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深层次的蜕变。
有关人士指出,在产能型建筑的推广过程中,地热开发是我省得“天时地利”的一个重要风口。面对这一风口,唯有立足湖南资源禀赋、加快普查勘探和评价,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令其广泛服务于湖南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