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页岩气再上新台阶!江汉油田累计生产页岩气300亿立方米

2020-05-12 13:48  来源:石油Link  浏览:  

5月11日,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300亿立方米,目前日产气量1700万立方米,可满足3400万户家庭日常用气需求,为加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是我国川气东送管道重要气源之一,也是中国石化“气化长江经济带”行动的重要资源基础,该气田的成功开发树立了我国能源开发史上新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能源革命的新征程。

坚持自主创新,为全球页岩气开发提供中国样本。面对页岩气开发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石化从零起步,不断探索,创新集成页岩气藏综合评价、水平井组优快钻井、长水平井分段压裂试气、试采开发和绿色开发为主的五大具有涪陵页岩气开发特色的技术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全球页岩气开发提供了中国样本。目前,气田焦页1HF井连续生产2680天,焦页6-2HF井累产超3.1亿立方米,继续保持国内页岩气井开发时间最长、单井累产最高两项纪录。

瞄准高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关键装备提档升级。按照“研究—试验—推广”的模式,中国石化在涪陵页岩气田首创国内页岩气立体开发模式,焦石坝立体开发区采收率达38.6%,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第二代综合地质导向技术,推进钻井、压裂等核心技术攻关,气田老区单井产能提升30%,单井试气费用大幅下降。同时,引用钻井、压裂、试气等新装备、新工具,形成了国产化高新装备运用体系。“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注重环保低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中国石化页岩气开发井位部署实施精准勘测,避开暗河、溶洞、植被丰富等环境敏感区;采用“丛式井”设计、“井工厂”施工,单井土地征用面积节约30%以上;推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清洁生产方式,做到水体保护有效、废水重复利用、污水排放为零;油基钻屑坚持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钻屑含油率在3‰以下,远严于北美2%的标准。

今年以来,为保障天然气供应,助力长江经济带沿线企业复产达产,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启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连续打破气田钻井周期最短纪录,大幅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压裂总段数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通过中国石化川气东送管道累计为长江经济带沿线输送天然气21亿立方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高气密封特殊扣研发取得突破!宝鸡钢管攻克油气田生产痛点!

高气密封特殊扣研发取得突破!宝鸡钢管攻克油气田生产痛点!

在非常规油气开采中,要将每根10余米的套管连接成一个几千米的完整油气开采通道,确保管柱不泄露、不脱落、不损毁,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解决难题的关键就是高气密封特殊扣。但“一个扣型一个亿”的高研发成本,让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导致该类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身价不菲,成为油气田生产的一大痛点。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推进碳中和绿色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创新、工程设计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开放共享协同攻关新模式。
国家电网和中石化系统成立首家合资公司

国家电网和中石化系统成立首家合资公司

1月26日,国网湖南电动汽车公司与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在长沙签约,双方决定按50:50比例合资组建潇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家电网和中石化系统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
02-18
中国石化年氢气产量超过350万吨

中国石化年氢气产量超过350万吨

据中国石化新闻办消息,2020年,中国石化年氢气产量超过350万吨,约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目前,中国石化正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已建成多个油氢合建示范站,形成全氢能产业链。
7大央企布局氢能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7大央企布局氢能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氢能产业持续升温,央企加快了氢能布局步伐,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开年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在国家碳减排政策和氢能产业链日渐成形的背景下,今年1月以来,7大央企巨头纷纷着手加码对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