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整个能源领域的历史性冲击。”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在这次空前的健康和经济危机中,几乎所有主要能源需求的骤降令人震惊,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或将成为今年能源领域唯一具有生机的行业。”
1、能源需求遭遇70年来最大降幅
《报告》指出,尽管许多国家采取了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但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复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还将伴随大量经济活动的永久性损失。
2020年一季度全球能源需求下降1.5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3.8%,逆转了2019年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活动的下降对某些能源品种的需求影响远大于其他能源,其中,煤炭需求受冲击最大,同比下降近8%;石油需求同比下降近5%;主要天然气市场的需求小幅下降,供需不平衡导致天然气库存大增;防控措施导致电力需求显著下降,进而影响电力结构。
国际能源署认为,在全球总体电力需求低迷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长的双重压力下,预计2020年,天然气和煤炭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总份额将下降3%。其中,煤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同比下降8%,创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时,继2018年达到峰值后,今年燃煤发电量将下降超过10%。
2、石油消费恢复到2012年水平
全球能源需求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新冠病毒流行趋势、病毒控制措施及控制时间、大流行消退后经济复苏的形势和速度等。
报告按照2020年全球GDP下降6%测算,石油需求全年或下降9%,石油消费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天然气需求比一季度进一步下降;电力需求或将下降5%,煤炭需求下降8%,核电需求进一步下降。能源需求下降,将促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8%,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这是2009年由金融危机造成的0.4亿吨降幅的6倍,是二战结束以来所有削减总量的2倍。
就石油而言,全球封锁导致交通和航空用油大幅减少。4月石油需求同比减少2900万桶/日,为全年最低。随着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5月重新开放,石油需求将逐渐走出谷底,渐进式复苏,不过今年年底之前恢复不到危机前的水平,12月石油需求仍将同比下降270万桶/日。
3、天然气需求小幅下降
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经历了持续10年的不间断增长,然而,根据《报告》,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下降5%,这将是自20世纪下半叶天然气规模化发展以来,消费量同比降幅最大的一年。根据《报告》,主要天然气市场的需求小幅下降,供需不平衡导致天然气库存大增。
由于北半球气候较往年温和,全球主要天然气市场的消费量在疫情爆发前的2020年初期就已经下降,一季度欧洲天然气需求量同比下降2.6%,美国由于住宅和商业需求急剧下降导致其天然气需求同比下降4.5%。亚洲成熟天然气市场需求也有所降低,日本液化天然气(LNG)一季度进口量下降3%,1-2月韩国国内天然气销售量下降2.5%,而中国天然气需求则基本持平。天然气供应并未因消费下降而调整,导致天然气库存大幅增加。截至3月底美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存储量比2019年上升了77%,比近5年平均水平高出17%;欧洲则增长了40%,比近五年平均水平高出80%。
4、可再生能源成2020年唯一增长能源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将成为2020年唯一增长的能源,由于优先接入电网和低运营成本,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中的占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国际能源署看来,尽管供应链中断导致一些关键地区项目的暂停或推迟部署,但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仍有望在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升5%。
国际能源署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的提升,主要归功于2019年和今年一些新项目的启动,以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较低的“边际成本”。由于可再生电力增加5%的推动,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需求预计将比去年提升1%。
尽管疫情危机造成供应链和项目建设延误,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仍将增长近5%,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约30%。总体而言,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比去年更缓慢,但与2016年以来的总体放缓趋势一致。水力发电占全球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60%,仍然有最大的不确定性,因其依赖于降雨和温度情况。预计光伏发电量增长最快,风力发电量的绝对增长量最大。
5、全球碳排放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能源系统造成了近70年来的最大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导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下降近8%,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将创造有史以来最大的“减排量”,这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4亿吨的降幅纪录高出近6倍。全球电力结构将出现最大幅度的低碳转型,低碳发电在电力需求占比将激增至40%。
“由危机带来的全球排放量的‘历史性下降’绝对不值得庆幸,”法提赫·比罗尔强调,“如果按照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随着未来疫情的缓解,经济的恢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大幅反弹。不过,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各国政府将可再生能源、能效、氢能及碳捕获等清洁能源技术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竞争力,引导世界走向更具弹性和更清洁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