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称到2050年电池金属的产量将必须增加近500%

2020-05-12 16:23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浏览:  

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一报告称,到2050年,电池金属(如石墨、锂和钴)的产量将必须增加近500%,以满足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部署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及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的能源储备,将需要超过30亿吨的矿物和金属。

目前,全球所需的许多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都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国家以可持续的方式开采这些大宗商品,以避免严重的生态破坏。

世行在最新发布的矿物促进气候行动报告中称,全世界要求全球温室气体的碳排放到2030年减少50%,到2050年实行零排放。

这些发现证实了世行2017年发表的第一份报告的前提,该报告警告称,气候目标越雄心勃勃,就会需要更多的矿物和金属。

虽然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需要更多的矿物,但从开采到最终使用,它们的碳足迹只占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6%。

该报告还呼吁对矿产进行更多的回收和再利用,并指出,即使铜和铝等矿物的回收率提高到100%,回收和再利用仍不足以满足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能源储存的需求。

一些矿物,如铜和钼将被用于一系列技术中,而其他矿物如石墨和锂,可能只需要用于电池存储。这意味着清洁能源技术部署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某些矿产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世行在报告中提出警告,冠状病毒疫情正在全球市场造成混乱,依赖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失去必要的财政收入。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始重新开放,各国将需要加强对气候智能型采矿原则的承诺,以减轻负面影响。

世行能源和采掘业全球主任、非洲基础设施区域负责人Riccardo Puliti表示,新冠疫情可能会给可持续采矿带来额外风险,各国政府和企业对气候智能型做法的承诺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Pulite表示,这份新报告以世界银行在支持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长期专业知识为基础,为理解这一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矿物需求提供了一个数据驱动的工具。

世行的最新预测与评级机构穆迪今年2月份的一份报告不谋而合,该报告指出,仅今年一年,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发行量就有望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这比此前在2019年创下的3230亿美元的纪录高出24%。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新研发的多孔碳气凝胶超低温电容器可为火星和极地任务提供支持

新研发的多孔碳气凝胶超低温电容器可为火星和极地任务提供支持

现在,研究人员在ACS的《Nano Letters》中报道了一种新研发的3D打印多孔碳气凝胶,可用于超低温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减少了未来太空和极地任务的加热需求。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翔: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翔: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已是第四次赴北京参会。吴翔接受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将建议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加快海上风电和储能产业发展。
国内首个电网级储能系统通过热失控安全评估

国内首个电网级储能系统通过热失控安全评估

近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全新一代电网级储能系统BYD Cube T28顺利通过德国莱茵TÜV集团 UL9540A热失控测试,成为国内首家电网级储能系统顺利通过UL9540A热失控测试和技术评估的储能企业。这次测试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储能安全的行业瓶颈再次实现突破,为比亚迪储能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维战略:储能电芯定制化,远景能源掌握电芯核心技术

增维战略:储能电芯定制化,远景能源掌握电芯核心技术

安全、成本、性能、效率是制约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远景能源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对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特点形成了深刻理解和技术判断。(点击查看降维战略:远景能源风机到储能的技术逻辑)
水基锌电池:使用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更安全、更环保

水基锌电池:使用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更安全、更环保

据外媒报道,为现代世界提供动力的锂离子电池可能是我们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对其成分进行试验以追求更安全、环保成本更低的设备。日前,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的一个团队提出了一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设计,即使用海水来代替易燃和有毒的电解质并使用新阳极来提高其耐久性。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