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25日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上介绍,西安交大在布局了5G通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大家普遍关注的现代技术领域之外,我们又关注了一个平时不为大家所关注的领域,那就是能源领域。能源将会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关键技术领域就是储能。我们创办了国内和世界第一个储能专业,办这个专业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这个领域未来的关键技术,培养这个领域未来的高端创新人才。
王树国表示:“面对世界科技前沿,每个学科都要自问,在你这个学科,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世界上这个学科最好的五个是谁?有没有你?如果没有,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学科相关领域,国家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你组织参与了没有?如果没有,那我们该怎么办?面对经济社会主战场,我们所服务的行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你所相关的行业领域,世界上最好的五个企业是谁?有没有中国企业?如果没有,问题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王树国介绍,两年前我们就创办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提出了“跑五”计划。通过这种倒逼计划,极大调动了师生员工的内在动能。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著名的学术机构纷纷落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组建了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一些中央、地方和企业的攻关项目纷纷落户“创新港”,极大提升了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一批企业到“创新港”落户,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正是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创新港”充满活力。
据西安交大新闻网报道,在今年3月初,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西安交大申请增设的全国第一个且唯一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
3月6日上午,郑庆华副校长主持召开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推进专题会。会议就一流的专业培养方案,系统、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建设等当下紧迫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储能专业建设小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作为储能专业建设小组负责人,何雅玲院士在会议上进行主题发言。何雅玲院士重点解读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指出我国能源结构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她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要通过以下举措推进落实: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宏观布局;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推动建设储能技术研究院;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储能技术专业条件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支撑体系。她汇报了储能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阶段性进展,并就课程群设置、实验平台搭建、主要依托学科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讨论及互动。
钱学森学院院长杨森汇报储能专业组织管理方案,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王小华汇报储能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方案,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汇报交叉学位点建设方案。与会教师代表就专业建设开展热烈讨论,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郑庆华副校长指出,我们要高度认识创办储能专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储能技术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和产业前景,作为全国首个创办储能专业的高校,务必以强烈的使命责任、开拓意识和担当精神,充分认识创办储能专业是一项跨学院多学科汇聚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汇聚校内外多方资源,建立一套从招生、培养、师资、实验、实践的系统化建设方案。郑庆华副校长就储能专业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第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培养方案,挖掘课程逻辑关系,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凝练专业特色,确定课程体系及师资聘任要求;第二,学生的学籍及日常管理归属钱学森学院,将储能专业学生与拔尖班学生有所区分,按照大类专业学生模式管理、住宿;学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对储能专业学生提供学业、生活指导;第三,本科招生办公室研究决定储能专业招生方式是从大类分流选拔或从高考直接录取;第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坚持“四性”,即系统性、共享性、开放性、竞争性,落实“四性”的前提是建立“四结合”,将实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将部分和整体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将学校及企业结合;第五,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基础课教师可以按现有基础课教师聘任办法开展,但要考虑储能专业对基础课教学的特殊需求,专业课教师采取聘任制;第六,创办储能专业的同时还要探索本硕博一体化贯通,规划建设交叉学位培养点,争取设立二级学科,甚至发展为储能一级学科。
在全球能源竞争愈演愈烈,能源战略结构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国家能源发展重大需求,培养该领域急需的领军人才,学校自2019年筹划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校聚集全校相关优势学科和办学力量,多次组织相关学院探讨谋划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于7月向教育部提交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申报材料。郑庆华副校长、席光副校长多次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争取建设支持。何雅玲院士作为专业牵头人,代表学校参加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储能应用专题会议,专题汇报储能专业建设进展,以及推进产业人才培养和创新方案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