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辽河油田连续多年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

2020-07-03 08:54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  

初夏时节,巨大的玻璃幕墙外,20米高的自动化货架有序排列,一眼望不到头。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晓光在电脑前输入指令,自动取货机即从货架深处准确提取岩心,送至观测位置,过程宛如科幻电影。

“这里是国内石油系统最大的单体岩心库,可满足辽河油田未来50年的存储勘探需求。”李晓光话语中透着自豪,“岩心就是从地下取出的岩石样品,我们借它了解千米以下的地层。这里存放着的岩心,记录着辽河油田人依靠科技找油采油的历史!”

从1970年辽河石油会战,到1973年跨入年产量百万吨行列,再到1986年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一代代辽河油田人接续创造辉煌。截至2019年底,辽河油田累计生产原油4.8亿多吨、天然气880多亿立方米,连续34年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

辽河油田的油品以稠油、超稠油为主,开采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保持千万吨稳产,意味着一次次挑战油藏的开发极限。辽河油田人不断创新蒸汽驱、火驱、化学驱等稠油开采的关键技术,让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辽河油田的稳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李晓光表示,在国内千万吨产量以上级别的油田中,辽河油田是勘探面积最小的油田之一,陆滩只有1万平方公里,而且探区地质构造复杂,给石油勘探开发带来巨大困难。

来到岩心观察区,一组研究员正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观察一滴水珠。“把水滴放在岩心上,如果地层有油,水珠就会立住,目前来看又有好消息了!”李晓光介绍,科研人员还要将岩心与测井、地震等相关信息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地下情况的综合判断。

不仅要知道哪里有油,还要想办法把油从地下搬到地上。在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的超稠油区块,“磕头机”忙个不停,一旁摆放的超稠油样本凝结成黑色的固体。

“稠油、超稠油被比作‘死油’,明明知道在那儿,就是采不上来。这块超稠油区块1975年就发现了,直到1997年才开始开发。”特种油开发公司地质研究所所长王国栋介绍,为了把凝固的油采上来,需要往千米的地下注入蒸汽,让油流动起来再抽到地上,“我们开创的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前后经过7次调整,采收率已由最初的23.4%提高到目前的70%。”

“含水率达85%的水淹油藏,被水包裹、水油混合,我们也能点燃!”辽河油田企业级技术专家刘其成指着一组组自主研发的模拟装置难掩兴奋。正是通过这些装置,研究人员不断模拟地下情况,探索应用低成本开发技术。2014年,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落户辽河油田,如今,“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辽河油田已掌握了独特的稠油开采技术。

“成立50年来,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辽河油田始终向科技创新要活力,聚焦油田开发核心技术,有效提高采收率,为油田发展赢得更多机遇和空间。”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万军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辽河油田成功降低压裂液对油田储层伤害

辽河油田成功降低压裂液对油田储层伤害

裂技术是实现低品位油藏低成本开发的关键技术,而压裂液对油田储层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压裂施工效果。记者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获悉,经过两年的科研攻关,该油田的压裂液对储层适应性评价项目形成了4大类20余项技术,成功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准确评价压裂液对储层损害程度的科研难题。
六个方面86条措施 中国石油深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六个方面86条措施 中国石油深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1月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工作人员在协同作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从现场管理和技术措施入手,优化组织运行以及安全环保管控,运用堵漏防漏新技术,钻井工程提速提效效果显著。2020年提前2个月完成8亿方产能建设任务,新井投产257口,为冬季供气提供有力保障。
美国原油产量创纪录暴跌近40%!

美国原油产量创纪录暴跌近40%!

2月17日消息,据交易员和业内高管透露,由于前所未有的严寒天气冻结了美国中部地区的油井作业,美国的原油总产量创纪录暴跌近40%。
石化油服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10部修井机服务项目合同

石化油服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10部修井机服务项目合同

记者19日获悉,石化油服(600871)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标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10部修井机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期5+1年,预计新签合同额3.6亿美元。
“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

“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

历时18天、航行1600海里……2月6日,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落位“深海一号”大气田(陵水17-2),开启海上系泊、安装和生产调试工作。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由此向正式投产又迈出关键一步。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