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乌东德“高光数据”背后有哪些炫酷科技

2020-07-16 17:06  来源:三峡集团  浏览:  

7月13日,乌东德水电站第四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继6月29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后,半个月内相继投产发电的第四台巨型机组。

有人感叹,山体雄峭,莫过西南;水势浩荡,无及金沙。而对中国水电人来说,金沙江却蕴藏着一座座技术高峰、纪录宝库。作为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水电梯级中的最上游梯级,乌东德水电站更是创下了大坝单位坝顶弧长泄量世界第一、地下厂房高度世界第一、导流洞开挖断面世界第一等多项世界纪录。

攀登世界水电高峰,向科技要答案。乌东德工程建设者们将科技创新运用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形成了筑坝的强劲动力。

数千只“温度计”打造恒温大坝

乌东德大坝最大坝高270米,平均厚度40米,厚高比仅为0.19,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也是世界首座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特高拱坝。

大坝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大风频发,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坝体受温度不均影响,极易产生裂缝,业界也有“无坝不裂”之说。

高坝大库的建设质量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打造“无缝大坝”,是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硬核目标。而要实现“无缝”,首先要在混凝土上“下功夫”。

混凝土中的低热水泥堪称大坝的“退烧药”——发热量低,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有助于防止大坝温度裂缝的产生。早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集团就开始了低热水泥的研究与实践,并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建设中首次实现全坝应用。

追求材料创新的同时,乌东德水电站也在“智能建造”方面更进一步。

在乌东德水电站首次采用的“智能通水系统”中,数千支监测仪器埋设入坝体。这些仪器如同一支支敏感的“体温计”,时刻记录并反馈坝体温度。当系统检测到坝体部分过热时,预埋在大坝中的管道便会对发热部位进行通水冷却。通过分析判断,改变水管中的流量和水温,系统可实现坝体温度“微调”。

除了坝体,周围山体也在建设者“严密监视”范围内。山体裂缝会影响水库蓄水,而且万一渗漏,也会对大坝安全产生影响。为此,建设者需要将水泥浆灌入山体裂隙,使岩石缝隙之间、大坝和山体之间“无缝可钻”。

为了提高灌浆质量,三峡集团历时两年研发出全自动控制智能灌浆系统,并在乌东德工程首次应用。系统可实现自动加水、加浆、配浆。“整个过程就像操作家里的自动洗衣机一样简单。”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黄伟说。

施工区内,信息技术和传统大坝建设接口正在打通:得益于乌东德iDam2.0拱坝智能建造系统技术,一个共享、协同、交互的智能大坝业务管理平台已然形成。在这个平台上,智能振捣、智能通水、智能喷雾等技术协同发力,保障施工顺利、稳定。

据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杨宁介绍,“黑科技”造大坝已然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乌东德工程首次将红外视频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应用于大坝混凝土浇筑全过程,有效提升了施工质量精细化控制程度。”

地下厂房开挖高度世界第一

乌东德地下电站厂房靠河床侧布置于左右两岸山体中,主厂房开挖最大宽度32.5米,高度89.8米,相当于30层楼,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地下电站主厂房。

确保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在地下厂房的开挖中,建设者们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浅层及深层加固处理等办法,避免下挖后引发的山体变形等问题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同时创新“小洞进大洞、先洞后墙、锚索深层加固”施工方案,确保山体受力平衡,同时进行填缝灌浆,增强岩体整体性,从而抑制变形增长,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由于施工影响,地下厂房四周的岩体状态、应力实时变动。为了掌握相关情况,“高边墙开挖动态实时反馈分析系统”派上大用场。它可以进行三维设计,并根据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计算,不放过四周岩体的任何“小缺陷”、“小动作”。

同时,人员设备定位系统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实时看到混凝土运输车、振捣棒、缆机等设备的位置,助力优化施工方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工程的重要部位,代替传统的工号牌。

“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已颠覆了传统,这样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技术管理部刘科说。

创新,不仅仅在技术,也在管理。

为及时了解掌握施工和运行期间大型洞室围岩应力、应变情况,乌东德水电站建立了“监控、量测、分析、反馈”系统以及“一般情况周报制、特殊情况日报制”等制度,从流程上保障了施工安全。

向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无人区”挺进

乌东德85万千瓦机组,堪称世界水电的“无人区”。

早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集团便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乌东德、白鹤滩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创新研究工作。

在水轮发电机组这个环环相扣的力学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转轮。它是将水流动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运动装置。

可以说,转轮直接关系着机组的稳定性和能量转化的效能,是机组中研发难度最大、制造难题最多,也是最为精密的部分。

为此,三峡集团组织国内外厂家开展乌东德水轮发电机组整体升级设计。通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上百次仿真计算、模拟、实验、优化,乌东德水轮机转轮在保障高效率的同时,更是在核心参数方面全面提升。

为保障机组运行稳定,机组的重要部件材料需要进行整体“升级”——有的要更轻、更薄,有的要更硬、更韧,以保证相应部位具备足够的抗压、抗撕裂的性能。

为保障高水头下的抗压性能与成本控制,水轮机蜗壳首次大规模采用800兆帕高强钢。这种钢材通常用于起重机械的建造,比之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所选用的600兆帕高强钢,乌东德水轮机蜗壳具有更大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在保障高性能工作的同时,大大节省蜗壳总重、焊条量和人力成本。

技术难点也同样突出——与普通钢板相比,800兆帕高强钢的焊接无先例可循。焊接技术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掌握了高强钢焊接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背后,是三峡集团多年来与参与工程建设的国内外设计、制造、施工各方精诚合作,不断攻克关键技术、创新建设模式,带动中国水电装备制造水平日益成熟的实践。

从巍峨大坝到地下厂房,再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世界见证着这座绿色能源基地的崛起,乌东德也见证着中国水电工程多年来的创新求索。

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一项项世界级难题,在地下工程、坝工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提升了中国乃至世界水电科技发展水平,展示了全球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的‘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发电电源

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发电电源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2月份,青海省内总发电量65.5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23.12亿千瓦时,占比35.27%,新能源发电量26.27亿千瓦时,占比40.09%,同比增长43.99%。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发电电源。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巴新拉姆二期水电项目协议正式签署

巴新拉姆二期水电项目协议正式签署

2021年2月23日,巴新拉姆二期水电项目协议签约仪式在巴新总督府举行。巴新总督鲍勃▪达达埃、巴新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克代表巴新方分别与深圳能源巴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明红及中国电建巴新公司总经理何庭富签署《巴新拉姆二期水电项目执行协议(IA)》和《巴新拉姆二期水电项目购电协议(PPA)》。
西藏在建最大DG水电站土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西藏在建最大DG水电站土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2月17日,拉萨贡嘎机场人来人往,来自四川、云南、湖南、贵州等省份的百余名务工人员推着行李箱、背着包陆续走出机场,乘坐专班汽车前往工作点……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日前,东方电气集团宣布,旗下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公司——德阳广大东汽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这家以能源、航空、军工、化工装备高端铸锻件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新公司中,上市民营企业广大特材出资占比为51%,东方汽轮机出资占比为49%,双方希望通过“1+1>2”来实现铸锻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