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今年青洽会,我省首次将绿电活动延长至100天,再创世界纪录!
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光伏产业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实现青海光伏产业弯道超车,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为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作出贡献,西宁全力建设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发力奔向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
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小高地崛起
为了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我市依托全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在东川工业园区,聚集着亚洲硅业、黄河水电新能源、阳光能源、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拓日新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产业,形成了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条,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东川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区,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园区依托已形成的光伏晶硅材料产业基础,以提高光伏多晶硅、单晶硅及切方企业效益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抓创新、推技改、降能耗、减成本、促联合、提效益、扩产能等一系列措施,做强光伏晶硅基础材料产业。园区发挥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多晶硅达到产能约为2.25万吨;单晶硅产能约为7000吨;切片产能约为600兆瓦;光伏电池产能约为500兆瓦;光伏组件产能约为900兆瓦;光伏组件铝边框产能约为450万套;光伏支架产能约为1.5万吨……
一个个企业砥砺前行
在发力奔向全国重要光伏制造中心的道路上,园区一个个光伏行业企业砥砺前行,付出了巨大努力。
走进东川工业园区金硅路1号——亚洲硅业所在地,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映入眼帘!
“亚洲硅业从2008年建成投产的一期多晶硅项目开始,发展为如今的三期项目,还原炉历经了从一期时的12对棒、18对棒、24对棒,到二期项目中的全24对棒,如今三期项目已达全48对棒,并将一期的12对棒和18对棒全部升级为36对棒,随之产能实现了从年产2000吨、3000吨到万吨级的跨越,如今已经达到了20000吨,”公司总工程师宗冰说道。
近年来,亚洲硅业每年以4%以上的研发投入支撑创新活动。 2008年自主研发设计并完成中国首条全闭环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2015年自主研发设计并完成国际首条48对棒加压还原炉万吨级多晶硅单体生产线建设,首次实现电子级多晶硅的低消耗生产;2018年6月份,自主设计研发的氯硅烷直接分解制备颗粒硅中试线正式投用,该技术生产多晶硅电耗较传统工艺电耗降低75%,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同年一、二期产线旧产能升级改造完成,通过对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全面升级,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较“十三五”末降低40%以上。
不仅如此,2008年企业还建成了西北五省首个半导体级ICPMS超净实验室,并于2013年通过CNAS认可。拥有目前全球多晶硅行业最高水平的模拟仿真计算中心,与俄罗斯STR公司(德国瓦克模拟仿真供应商)、清华大学在模拟仿真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新产业支撑新引擎,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光伏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已风生水起,西宁光伏产业发展必将走上集群化发展之路,未来的西宁必将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