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国网电动汽车”)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持续在换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力争在2021年6月底前,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0000台换电车辆。
这是继6月3日与宝马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后,国网电动汽车又一次践行“寻找合伙人”活动的成功落地。
撬动社会资本开展共建共营的同时,其内部协作亦在短期内得到进一步深化。7月17日,该公司分别与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西藏5省电力公司共同注资的5家省电动汽车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此前,国网电动汽车已基本完成19家省电动汽车公司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有效推动了电动汽车业务集团化布局与属地业务拓展有机结合。
除此之外,国家电网还在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中宣布,今年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规模约为去年的10倍。
频频加码布局,折射出国家电网掘金充电桩这一万亿市场的雄心和决心。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能见」,“国企是充电桩行业的中坚力量,国家电网则担负让充电桩行业走向正规的重任,而且其资本雄厚、实力强劲,有着不可比拟的鲜明优势”。
不过,国家电网在充电桩建设运营领域并非一骑绝尘。截止2020年5月,国网运营的充电桩数量仅为8.8万个,远低于特来电的15.7万和星星充电的13.2万,位列第三。
但随着新基建机遇的来临和国网充电桩业务的全面提速,业已形成的产业竞争格局或将被重塑。
借力“新基建”
国家电网加快充电桩建设也得益于“新基建”。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毫无意外的成为国家提振经济的“强心剂”。
因其发力于科技端,故被业内称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领域。
作为“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充电桩行业已经站在风口之上,各大央企和各省份抢抓机遇,纷纷加大充电桩行业支持和投资力度。
国家电网也不例外。自今年3月以来,其新任掌门人毛伟明多次主持会议,明确加快以特高压、充电桩为代表的投资步伐。
3月12日,国网电动汽车发起“寻找合伙人”活动,寻求与个人充电桩、桩群用户、生产企业、场地方与资金方合作。
这一活动被认为是“新基建”下,国网再战充电桩领域的首个动作。
随后在4月14日,国家电网官宣充电桩投资计划:今年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新增规模约为去年10倍。投资规模的大幅提升,无疑给整个充电桩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
仅仅一个月后,国网电动汽车组建的“史上最强充电桩天团”——e充电的问世,再次给该行业添了一把火。51家充电设施企业的加入,可以让电动汽车用户实现“一个APP,走遍全中国”。
此外,在撬动社会资本开展共建共营方面,国网电动汽车亦取得重大进展。
6月3日,国网电动汽车与宝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互通互联。到202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国网电动汽车将为宝马车主提供27万个充电桩。
7月27日,国网电动汽车再次携手北汽集团,力争在2021年6月底前,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0000台换电车辆。
至此,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业务多端发力,已全面进入提速布局期。
重返充电桩
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业务驶入快车道,除了借力新基建的发展契机外,还得益于该行业蕴藏的巨大“钱景”。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而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这将形成1.02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对于这个万亿级市场,国家电网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并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充电设施建设的企业,国家电网公共快充网络建设始于2006年。当时,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优先研究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支撑和掣肘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网率先嗅到商机并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装备研制、示范工程建设,利用原有网络优势,在全国掀起充换电站建设热潮。
到2010年,国家电网充换电建设工程已覆盖全国26个城市,其中建设标准化充换电站87座、充电机5179台、充电桩7031根。
当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最多的国家。
一位熟悉国家电网的电池企业负责人透漏:“当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企业都不敢小觑国家电网的实力,其占据着中国80%以上充换电站市场。特别是电池企业,均唯国家电网‘马首是瞻’。”
但充电桩行业本身属于重资产运营,前期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资金运营压力大;同时,由于充电桩利用率低、营收方式单一,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困境。
疯狂跑马圈地后,行业弊病尽显,僵尸桩的情况广受诟病,大批企业遭遇淘汰命运。
有数据显示,在最巅峰的2017年,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高达千余家。但短短两年后,仅剩100多家企业还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较早进入赛道的玩家们,或进行战略调整或倒在黎明前。最先发力布局的国家电网则于2014年开始调整战略,从以建设充电桩为重点,转变为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充换电网络,构建互联互通运营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国网电动汽车已建成全球接入充电桩数量最多、覆盖地域范围最广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未来还将在“十纵十横两环”基础上,构建“十三纵十三横三环”高速快充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基建”东风利好之下,不仅国家电网“重启”其充电桩业务,主要竞争对手特来电与星星充电也紧随其后重金加码布局。
此外,阿里、华为、宁德时代、高德、滴滴等新的入局者也在不断增加。这让充电桩市场已形成的行业竞争格局充满变数。
如今,大象已起舞,充电桩市场竞争形势或将面临剧变。
对相关设备商,特别是充电设备厂商而言,这无疑又是一块巨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