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涨价了吗?亏钱了吗?毁约了吗?”
火热的8月,人头攒动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光伏圈的老朋友见面,往往都少不了被“灵魂三问”。光伏涨价潮,成为了疫情之后年度最大光伏展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从7月中旬起,光伏行业一反降价常态,开始了一波迅猛的上涨行情。涨价最凶的多晶硅,最新报价最高已飙升至98元/公斤,相比此前一直在60元左右徘徊的价格,整整上涨了六成多。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多晶硅价格崩塌之后,很多年未曾有的事情!
在光伏平价上网来临前夕,涨价潮某种程度上在市场上造成了恐慌。
那么,这轮涨价潮背后的“推手”到底是谁?涨价的市场基础牢靠么?涨价潮还会延续多久?就这些问题,华夏能源网记者遍访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爆涨还是回归?幅度冷热不均
7月19日晚,某多晶硅龙头企业位于新疆的工厂因精馏装置问题引发爆炸,导致工厂停产。截至2019年底,该工厂年产能为4.8万吨,预计恢复生产大概需要近3个月时间。
这起事故成为了光伏涨价潮的导火索。随后,新疆多家多晶硅企业收到政府发出的自查通知并开始停产检修,进一步影响了多晶硅产能,使得市场中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多晶硅供应,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硅料涨价,很快就蔓延至产业链中游。7月24日,某硅片大厂和电池片大厂双双提高了8月产品定价,这也是2020年的首次硅片、电池片涨价。与此同时,光伏玻璃、银浆、封装胶膜、焊带、铝边框等辅材料价格也集体“水涨船高”,进一步助推了涨价声势。
在一片喊涨声中,似乎全行业都在猛涨抬价,恐慌情绪在蔓延……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因突发事件所致的上游硅料涨价,其涨幅确实较为惊人。据生意社8月11日监测数据,多晶硅5天上涨了8.23%,10天上涨了23.02%,20天上涨了23.91%,30天上涨了27.14%。
另一方面,光伏中下游只是传导性上涨,实际涨幅度并不太大,并非如市场传言所说的集体性暴涨。
如果从更大范围和更长周期来看,除了硅料以外其他产品的本次涨价,只不过是一次小幅度的价格回归,相比年初价格大多数还是要低不少,这是符合行业规律的。
有行业媒体将光伏产业链最新价格与年初价格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出如下数据:与年初价格相比,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上涨了30.1%,单晶硅片M6价格下降了6.3%,单晶PERC电池上涨了2.1%,单晶405W组件价格下降了5.2%。
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看出,关于本次光伏涨价的大量市场传言并非事实“真相”,或者说并没有反应出真实的市场全貌。
虚火还是实火?基础并不牢靠!
在这场“非典型”的光伏涨价潮中,市场中出现了非理性恐慌。部分中游企业在囤货,下游电站企业则在考虑是否毁约。而某头部组件企业已经宣布,因遭受硅料电池“卡脖子”,公司重心将转移到加强自身垂直一体化能力以减轻上游垄断问题。
华夏能源网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普遍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波涨价潮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涨价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硅料供应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11家多晶硅企业在产,其中4家正在检修,均集中在新疆,复产时间待定。预计8月份,国内硅料总产出将环比下降15%左右,其中新疆地区多晶硅产量预计环比将减少30%,相比6月份的正常产量大幅减少约48%。从新疆当地的疫情防控和环保检查要求来看,预计多晶硅料供不应求的现状至少将持续到9月份。
不过,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光伏行业持续价格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预计到三、四季度,市场将重新回归理性,供需平衡甚至是略大于求的状态就会出现,平价上网、低价上网的指挥棒会让大家再度集中往一个方向走。”某排名前三的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记者。
从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多晶硅产量不断提升。2019年达到34.2万吨,同比增长32.0%。截至2019年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在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其产量约为28.7万吨,占总产量的83.9%。2020年随着多晶硅产能增量的释放,产量预计将达到39万吨左右。总的产能规模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短缺只是因安全事故和疫情的暂时性问题。
从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看,扩产规模同样惊人。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到今年7月份,光伏行业扩产投资额已接近800亿元。这其中,硅棒、硅片扩产达47GW,光伏电池加组件的总扩产规模超150GW。如此充足的产能,在逐步投向市场后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行是必然趋势。
“行业企业不必恐慌,短期市场波动之后必将回归理性,我们只需静静等待。新产能在不断投产,成本水平在持续下降,我们相信平价上网的大势不会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改变。”上述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能源网记者。
火热的8月,人头攒动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光伏圈的老朋友见面,往往都少不了被“灵魂三问”。光伏涨价潮,成为了疫情之后年度最大光伏展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从7月中旬起,光伏行业一反降价常态,开始了一波迅猛的上涨行情。涨价最凶的多晶硅,最新报价最高已飙升至98元/公斤,相比此前一直在60元左右徘徊的价格,整整上涨了六成多。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多晶硅价格崩塌之后,很多年未曾有的事情!
在光伏平价上网来临前夕,涨价潮某种程度上在市场上造成了恐慌。
那么,这轮涨价潮背后的“推手”到底是谁?涨价的市场基础牢靠么?涨价潮还会延续多久?就这些问题,华夏能源网记者遍访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爆涨还是回归?幅度冷热不均
7月19日晚,某多晶硅龙头企业位于新疆的工厂因精馏装置问题引发爆炸,导致工厂停产。截至2019年底,该工厂年产能为4.8万吨,预计恢复生产大概需要近3个月时间。
这起事故成为了光伏涨价潮的导火索。随后,新疆多家多晶硅企业收到政府发出的自查通知并开始停产检修,进一步影响了多晶硅产能,使得市场中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多晶硅供应,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硅料涨价,很快就蔓延至产业链中游。7月24日,某硅片大厂和电池片大厂双双提高了8月产品定价,这也是2020年的首次硅片、电池片涨价。与此同时,光伏玻璃、银浆、封装胶膜、焊带、铝边框等辅材料价格也集体“水涨船高”,进一步助推了涨价声势。
在一片喊涨声中,似乎全行业都在猛涨抬价,恐慌情绪在蔓延……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因突发事件所致的上游硅料涨价,其涨幅确实较为惊人。据生意社8月11日监测数据,多晶硅5天上涨了8.23%,10天上涨了23.02%,20天上涨了23.91%,30天上涨了27.14%。
另一方面,光伏中下游只是传导性上涨,实际涨幅度并不太大,并非如市场传言所说的集体性暴涨。
如果从更大范围和更长周期来看,除了硅料以外其他产品的本次涨价,只不过是一次小幅度的价格回归,相比年初价格大多数还是要低不少,这是符合行业规律的。
有行业媒体将光伏产业链最新价格与年初价格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出如下数据:与年初价格相比,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上涨了30.1%,单晶硅片M6价格下降了6.3%,单晶PERC电池上涨了2.1%,单晶405W组件价格下降了5.2%。
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看出,关于本次光伏涨价的大量市场传言并非事实“真相”,或者说并没有反应出真实的市场全貌。
虚火还是实火?基础并不牢靠!
在这场“非典型”的光伏涨价潮中,市场中出现了非理性恐慌。部分中游企业在囤货,下游电站企业则在考虑是否毁约。而某头部组件企业已经宣布,因遭受硅料电池“卡脖子”,公司重心将转移到加强自身垂直一体化能力以减轻上游垄断问题。
华夏能源网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普遍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波涨价潮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涨价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硅料供应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11家多晶硅企业在产,其中4家正在检修,均集中在新疆,复产时间待定。预计8月份,国内硅料总产出将环比下降15%左右,其中新疆地区多晶硅产量预计环比将减少30%,相比6月份的正常产量大幅减少约48%。从新疆当地的疫情防控和环保检查要求来看,预计多晶硅料供不应求的现状至少将持续到9月份。
不过,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光伏行业持续价格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预计到三、四季度,市场将重新回归理性,供需平衡甚至是略大于求的状态就会出现,平价上网、低价上网的指挥棒会让大家再度集中往一个方向走。”某排名前三的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记者。
从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多晶硅产量不断提升。2019年达到34.2万吨,同比增长32.0%。截至2019年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在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其产量约为28.7万吨,占总产量的83.9%。2020年随着多晶硅产能增量的释放,产量预计将达到39万吨左右。总的产能规模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短缺只是因安全事故和疫情的暂时性问题。
从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看,扩产规模同样惊人。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到今年7月份,光伏行业扩产投资额已接近800亿元。这其中,硅棒、硅片扩产达47GW,光伏电池加组件的总扩产规模超150GW。如此充足的产能,在逐步投向市场后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行是必然趋势。
“行业企业不必恐慌,短期市场波动之后必将回归理性,我们只需静静等待。新产能在不断投产,成本水平在持续下降,我们相信平价上网的大势不会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改变。”上述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能源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