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我们村以后,我们的道路变宽了,夜晚变亮了,房屋变新了,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在“国家级古村落”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的王庄村,村民们谈起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一致点赞山东能源集团的省派第一书记们。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山东能源集团2012年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选派第一书记26人次,帮扶临沂、泰安、枣庄等地的22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落实各类扶持资金5700多万元,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落实产业项目,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中创出“村企互惠”帮扶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国企帮扶乡村、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帮扶之路。
“第一书记”驻村脱贫
夏蔚镇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30公里,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旧址所在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在这里成立,《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2017年,全省吹响限时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山东能源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派出以主宝皆为组长的省派第三轮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夏蔚镇的3个贫困村(甄家疃村、晏婴店子村、王庄村)。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党的领导是老百姓的灯塔航标,不论在任何时候,党的建设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国企的政治优势和成功经验。”第一书记主宝皆说。
来自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的主宝皆、安宝川、尹占山3位第一书记,驻村后积极探索脱贫模式。临沂矿业集团是在抗战年代成立的红色国企,临矿的干部职工对沂蒙山区这片热土有着难以言说的热爱。他们首先规范完善3个村的村级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三会一课”、“三重一大”、村务公开、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党员议事等10项管理制度,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向村民晒账单、亮措施,促进村级事务的规范高效运行。
其中在王庄村,在第一书记尹占山帮扶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召开两委会32次,党员大会17次,参观学习先进典型5个,培训两委干部、党员239人次,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作用明显加强。村民感触最深的就是村两委能干事了,干的什么都知道了,大家伙的心里敞亮了,意见少了,干劲足了。
两年时间,第一书记们帮助甄家疃村、晏婴店子村、王庄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2处,增加服务办公面积2012平方米,落实光伏发电、恒温库、生姜储存库、洗姜厂、电子厂、农资超市、农家乐、樱桃交易市场、集贸市场等产业项目11个,提供就业岗位124个,增加工资性收入400万元,集体增收40万元,脱贫624人。同时,发挥王庄村是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优势,落实相关单位扶持资金600万元,建设了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设立沂蒙大讲堂、民俗民事体验区、文化长廊,围绕乡村旅游和红色教育品牌搭建运作平台,带动经济发展,村子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王庄村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中国脱贫动态》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发挥国企产业优势助力脱贫
2019年8月,在沂水县崔家峪镇磨峪村担任第四轮省派第一书记的安宝川,抱着村里的大石头,冒着酷暑先后两次奔赴济南。
磨峪村从明朝嘉靖年间就开始做石磨,到现在已经有500年历史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是家家有磨。石磨虽好,制磨却是苦差事。人工制磨成本高,年轻一辈愿意制磨的人也越来越少,磨峪村的磨,渐渐停了下来……
借助山东能源集团的平台资源,安宝川对振兴石磨产业充满信心。2019年4月到村,8月谋划,11月底,磨峪村停了的磨,就再次转了起来。现在,只需要把三维图纸输入到电脑,机床就能自动生产各个部件。新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有配套冲磨设备,也不担心灰尘威胁健康。
“等新厂房使用后,再上新设备,每天的产能将达到30盘,年产值600万元以上,利润超过100万元。扶贫资金的占股收益归村集体,党员和村民的个体出资占股收益归出资个人,在把石磨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让村集体和村民都见到收益。”安宝川介绍说,他现在开始构思建设石磨博物馆。“既能为石磨产业补充文化底蕴,又能传播石磨文化促进文化振兴,一举两得。”
这个让500年的石磨重新“转动”的故事,正是山东能源弘扬沂蒙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精彩一笔。
“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一个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这是山东能源第一书记们的深切体会。第一书记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针对每个村的实际形成了“一村一策”的精准帮扶思路。
其中甄家疃村种植生姜和花生,他们就帮助投资170万元建成了50吨的生姜储存窖1处、洗姜厂2座、花生油加工厂1处,形成自己的产业链。王庄村、晏婴店子村种植大樱桃,他们争取扶持资金380万元建设樱桃交易市场,配套建设农副产品超市2个,投资80万元建设600吨恒温库1座,形成了樱桃种植、采摘、销售、储存、农资流转于一体的经营模式。针对村里劳动力闲置的实际,工作组争取帮扶资金109万元在晏婴店子村和王庄村建设脱贫车间2处,引进服装、电子零件加工厂,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近300万元,厂房租赁费用70%用作贫困户分红,30%作为集体收入。工作组还积极争取国家光伏脱贫政策1845万元,入股全镇6MW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00元。
为进一步搞活村内经济,第一书记们还在3个村注册成立了4个村民合作社,投资240万元建设沂蒙农家乐2处,电子商务网点3个,吸纳贫困户参与,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为村民生产生活和农副产品网络购销带来了便利。
变输血为造血效果显著
在任职期满考核会议上,安宝川10分钟的述职报告3次被村民的哭泣声打断,许多村民跟考核组说,让安书记再干两年吧,我们舍不得他走啊。
在山东能源第一书记们的努力下,变输血为造血,各帮扶村庄由被动帮扶转变为主动脱贫致富。立足田家峪村主要作物是生姜和苹果的实际,安宝川担任驻村第二轮第一书记时,帮助筹措资金建设了山体生姜储存恒温库1处,年直接经营收益3万元,由贫困户按股分红,贫困户还可利用生姜的价格波动,择机出售,间接收益每年在50万元以上,并由此带动全村生姜产业的发展。他还整合社会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储存能力1000吨恒温库1处,基本解决了本村苹果的储存难题,每年又可以有15万元租金收入。同两委班子一起多次专题研究贫困户的产业脱贫问题,确定田家峪村在苹果和生姜上做文章,形成了“果树更新换代”“苹果、生姜的存、储、运、销”“生姜小拱棚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旱涝保收田”等产业脱贫计划并已付诸实施,全村苹果树更换优质新品种50余亩,推广生姜小拱棚种植110亩,产量提高20%。同时,在贫困户中组织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4年共培训48人次,通过他们带动了全村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寻找致富门路。
改善了居住环境,发展了特色产业,这位爱好书法的第一书记又马不停蹄在文化振兴上做起了文章。在贸易市场的旁边,建起了“百姓大舞台”,通过朋友向青岛科技大学“化缘”了一套专业音响投影设备。如今一到晚上,喇叭一响,村里人就到大舞台集合跳舞。四邻八乡的村民有什么活动,也都喜欢到上常庄村来,昔日冷清的山村真正热闹了起来。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是电影《红嫂》中感天动地的军民鱼水情,也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沂水县的桃棵子村是红嫂祖秀莲的故居,从2015年开始,在山东能源第二轮省派第一书记杨传信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并对红嫂故居、知青老屋、藏兵洞等进行了修复和提升。如今,桃棵子村已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国际美丽乡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