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开发热潮席卷全球
GTM报道称,近几年来,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的热潮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全球已推出多个吉瓦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建设速度超出行业预期。
目前,全球正在建设的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位于沙特,该项目配备光伏、风电以及储能等设备系统,电解水制氢规模达到4吉瓦。今年4月,欧盟也发布最新氢能发展路线图称,到2030年前,欧盟各成员国将投资建设至少40吉瓦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同时将在欧盟以外国家投资建设40吉瓦“绿氢”项目,目前规划地点为北非地区。
德国电力巨头E.ON集团首席执行官Johannes Teyssen表示,欧洲电力行业正在快速转变,“绿氢”的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大,尤以交通领域最为突出。“2019年时,我们认为氢气10年内都不会大规模应用,但今年以来,各国公用事业机构却已经找到了能利用氢气的细分市场,未来1—2年内氢气就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据了解,该公司旗下目前已开发有50个不同规模的制氢示范项目,在Johannes Teyssen看来,当下尽可能多地开发新项目将有利于该公司成为欧洲地区“绿氢”产业的领导者。
短期内几乎不可能盈利
在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加入到可再生能源制氢行列中时,业内人士却也对“绿氢”的盈利前景感到担忧。GTM援引多家欧盟地区公共事业公司高管的话称,预计可再生能源制氢10年内都难以盈利,各大项目很难看到有效的投资回报。
Johannes Teysse也坦言,尽管该公司旗下项目数量众多,但短期内这些项目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丹麦能源巨头沃旭公司作为欧洲领先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之一,目前已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年5月,该公司宣布将加入全球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制氢联合交通项目,该项目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规模达到10兆瓦,预计将对当地交通“去碳化”做出贡献。
尽管沃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该公司高管仍认为,“绿氢”盈利前景有待观察。沃旭公司首席执行官Henrik Poulsen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中指出,公司认为,在2025年前,“绿氢”投资可能都无法带来任何实质性的金融回报。
“未来五年内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带来的金融回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Henrik Poulsen表示,“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模扩大,到2030年,沃旭旗下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规模达到吉瓦级别之时,‘绿氢’项目可能给公司带来正向收益。”
德国电力企业RWE首席执行官Markus Krebber也对此表示了认同。他指出:“我认为目前‘绿氢’发展进程与风电、光伏最初发展时期类似,这一行业至少需要5年甚至是10年才能产生利润。”
企业积极寻求补贴
Johannes Teyssen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尚不能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相竞争,如果要将“绿氢”成本降至可竞争的地步,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近乎于零,而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利用率也要得到有效提高。“要推动各个领域的绿氢应用,政府部门仍需对产业做出一定的补贴。”他强调。
据GTM报道,沃旭正在丹麦等国积极寻求“绿氢”补贴。Henrik Poulsen表示:“我们正在申请对初始投资的公共资金支持。从长期来看,我们也在寻求其他的补助。我们不知道‘绿氢’产业的补贴将以哪种形式出现,可能是直接的资本支持,也可能按照‘绿氢’产量发放补贴。”
事实上,欧盟委员会此前曾提出,可能以“差价合约机制”(CFD)的方式鼓励“绿氢”产业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FD是欧盟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促进了光伏和风电成本的大幅下降。
法国电力企业Engie董事会独立主席Jean-Pierre Clamadieu指出,利用CFD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将对产业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推动行业从示范走向工业规模。
GTM报道称,目前欧盟层面仍在讨论CFD的可行性,具体细则尚未出台。但也有消息指出,欧盟各成员国可能利用欧盟委员会的“绿色复苏”战略中的资金支持,出台国家层面的补贴政策,以推动各自本土“绿氢”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