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徐晋涛:我国环保和能源转型不能依赖行政手段

2020-08-30 1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  

8月26日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在25日晚间举行的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二期上表示,我国环保和能源转型方面确有成果,但不够稳健。从长期来看,必须要找到社会成本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从过去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方式转变为以经济政策、市场政策等为主。

徐晋涛指出,在环境保护方面,“十三五”期间国家下了很大力气控制空气污染,似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以北京为例,年均PM2.5大幅下降,蓝天的天数明显增加。从全国来看,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很多,达标的城市比例也增多。

但是他认为这样的成果并不稳健。根据其所做的空气质量变化统计分析,目前的空气质量改善过于依赖于扩散条件。如果把扩散条件好的天数“拿走”,空气质量的改善就要少得多。

从能源转型的角度来看,2013年以后,化石能源消耗特别是煤炭的消耗出现“平峰”,二氧化碳的排放虽然在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所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都提前达标,这是令人感到乐观的成就。

但这个成就也并不稳健。虽然成果的达成确有环保,能源结构转型方面的努力,但经济增速放缓在这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3年以后,我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出现了去产能、补短板的一个过程。经济增速下行的同时,对煤炭的消耗、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和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减缓作用。他认为,这种由于经济下行带来能源结构改善,二氧化碳减排,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还需要找到长期有效的政策,使这些成果能够稳住、能够延续。

针对长期有效政策,徐晋涛指出,一个政策如果长期有效,必须是有效率的政策,必须是社会成本较低的政策。过去我国在环保和能源转型方面政策的特点,主要还是依赖行政手段。将来如果要实现长期有效,必须要找到社会成本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就是更多倾向于经济政策、市场政策,才能推动环保成果持续稳定能源转型。

这涉及体制改革和政策机制改革两个方面。徐晋涛指出,如环境税这样的方式,将来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要加强行政手段。此外,在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有了碳交易的尝试,下一步可以探讨开征碳税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热点 | 能源领域该如何破难题、化风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两会热点 | 能源领域该如何破难题、化风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能源领域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确立了前行航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在安全保障中加快转型发展,加强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语气坚决、掷地有声。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高规格发布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各地区、各部门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加快注入绿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要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这是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光伏?如何实现“人均一千瓦光伏”目标?

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光伏?如何实现“人均一千瓦光伏”目标?

列支敦士登,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袖珍国家,虽然占地面积较小,却因完全用建筑光伏获得人均光伏装机世界第一。在德国,光伏屋顶随处可见,光伏发电不需要等待储能设施建设完备,现有电网就已经有足够的容纳能力。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