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实现反应堆首次装料、临界和机组并网发电—— 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产冲刺

2020-09-03 09:51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  

日前,16位能源动力领域院士来到山东荣成,为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把脉问诊”。这个工程就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在“磨剑”十余年后,工程建设在今年7月份全面进入调试阶段,计划今年实现首堆冷试和热试,2021年实现反应堆首次装料、临界和机组并网发电。

能够吸引16位院士,示范工程价值不容小觑。用华能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的话说:“这是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新标杆,是聚焦战略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依靠市场机制、突出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合作的具体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卢强认为,华能石岛湾示范工程作为具备“政产学研用”特点的全球首堆工程,对于我国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领世界核电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建造了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2004年3月份,华能集团与中国核建、清华大学签署《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合作意向书》。2006年2月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7年1月份,华能集团联合中国核建、清华大学成立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2012年12月份,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一工程将中国先进核电技术推向了世界领先水平。“对于第四代核电技术,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只做到了方案研究,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第四代核电技术实际建造了电站的国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总设计师张作义说。

在华能,这项工程被视为当前的“头号工程”。2018年12月28日,舒印彪到任华能一个多月后,就在北京华能总部召开了高温气冷堆及核电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咨询会。

在所有参建单位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路子,建立了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在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转化过程中取得了诸多突破。

“固有安全性”是示范工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即在严重事故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和机器的干预,依靠材料本身的能力,就能够保证反应堆放射性不会熔毁,不会大量外泄。

同时,示范工程还实现了高度国产自主化。中国华能副总工程师、华能核电公司党委书记张涛表示,从设备制造国产化情况看,示范工程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3.4%。

示范工程的建设过程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在华能集团和参建各方的探索攻坚下,示范工程成功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攻克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评价说:“华能正在做的,不仅仅是攻克一个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难题,更为核反应堆、核动力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我国核电装机达到4874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已核准和在建规模171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但核电装机占比仅为2.4%,距离5.4%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实现我国核电追赶乃至领跑世界,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重任在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2月28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乏燃料棒已全部移出。这也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堆芯熔毁的三个机组中第一个移出所有乏燃料棒的机组。同样堆芯熔毁的1号和2号机组乏燃料池中仍然保存着上千根乏燃料棒。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年度媒体通报会上,向社会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科技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介绍,2020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同时,中广核24台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