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碳基储能论坛
协办单位——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日前,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协办单位加入第五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碳基储能论坛。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
公司总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188号,在南汇老港还拥有一个占地66600㎡的产业化基地。奥威是一个产、学、研一体化企业,也是国家 “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车用超级电容器课题、及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2018年3月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奥威的“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0年8月18日,奥威科技助力临港中运量数字轨道胶轮电车示范线。8月13日,奥威科技总党支与中国船级社产品处、上海分社产品处党组织开展“联学共建帮扶”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帮扶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发展,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3年经科技部立项批准,以“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的国家工程中心。经过4年多的建设,该研究中心以建设国际一流的超级电容器研发和应用基地为目标,不断提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锐意进取、坚持创新,不仅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能量车用超级电容器,还成功将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拓展至公交、轨交、船舶、储能等诸多领域,并进军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以色列、奥地利、白罗斯等国际市场,带动了超级电容器行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
安仲勋简介:
安仲勋现任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和副总经理。从事超级电容器研发工作15年,2007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标兵,2011年被评为浦东新区科技创新英才。
安仲勋团队通过对原材料、工艺、结构等多方面的优化,拓展了产品的应用范围,为奥威科技创造了上亿元的销售收入。公司也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2017年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十佳企业”“2018年首批上海品牌”认证等称号。
在安仲勋的带领下,团队将工程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着手打造超级电容工程研究院。目前,他主持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申请PCT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日本发明专利授权1项。
在 2020 年疫情期间,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欧洲为数不多实现逆势增长的行业。国内外能源行业巨头如宁德时代斥巨资投资产业链上下游;LG 季度业绩持续上涨;天奈科技制定国内外碳纳米管浆料行业标准;广汽已将石墨烯材料应用在快充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锂硫电池和轻量化车身材料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新的规划以高质量创新为主线,智能制造为基点,全力打造储能产业链一体化。硅碳材料、多孔碳材料及新型导电剂材料等的迅速发展,受到研究者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Carbontech 2020“碳基储能论坛”,汇聚行业最新动态,企业最新进展,产业最新技术,科研最新成果,将于 11 月 17 日-20 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基点,对碳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储能相关关键材料和技术、能量转换与器件进行交流与研讨,开展产业论坛、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产品推介等活动,为参会代表及相关单位提供和搭建交流平台和推广机会,共同探讨碳基储能材料、技术和应用的未来。
参考议题:
硅碳负极材料 | |
模块一: 硅碳材料 |
硅碳材料研究中的工艺思考和应用 |
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 |
纳米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 |
低成本,高产量的硅碳负极产业 | |
硅碳负极材料替代传统负极材料,推动动力电池快速发展 | |
国内外硅基负极的布局与市场 | |
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工艺痛点 | |
碳包覆多孔硅材料研究进展 | |
杂原子掺杂对硅基负极界面性质的影响 | |
硅基纳米线的技术 | |
Maxene与硅碳材料的结合研究 | |
碳纳米管包硅材料助力高稳定性储锂 | |
纳米硅尺寸对硅碳负极材料的容量影响及机理 | |
N掺杂硅基负极材料 | |
模块二: 硅基材料在电池器件中应用 |
硅基负极材料的关键装备研究进展 |
硅基材料的二次包覆技术进展 | |
硅基负极材料的匹配粘结剂,电解液 | |
硅基负极在储能系统的电化学问题 | |
柔性环保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及技术 | |
硅碳负极材料中硅的比例问题探讨 | |
多孔碳材料 | |
模块一:多孔碳材料基本科学问题 | 多孔碳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 |
多孔碳材料的可控制备研究 | |
微孔/中孔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材料制备策略 | |
超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获得策略 | |
超高孔体积的多孔碳材料制备 | |
模块二:多孔碳材料制备 | 多孔碳材料合成的前驱体选择 |
多孔碳材料的硬模板法制备策略 | |
介孔碳材料的软模板法制备 | |
多孔碳的溶胶-凝胶法制备 | |
多孔碳的物理活化法制备 | |
多孔碳的化学活化法制备 | |
高温热解法直接合成多孔碳材料 | |
CVD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 |
多孔碳材料的可控精准合成 | |
合成三维分级多孔碳材料 | |
二维聚合物前驱体研究 | |
多孔碳材料的高性能、宏量及低成本制备 | |
多孔碳材料的环保、安全的产业化制备 | |
模块三:多孔碳结构、机理及性质调控 | 多孔碳材料合成机理与性质 |
多孔碳材料的孔隙调控 | |
多孔碳材料的共价或非共价官能化 | |
多孔碳材料的均匀形态或维数控制 | |
前驱体结构与多孔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 | |
多孔碳材料掺杂的性质及机理研究 | |
多孔碳材料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能研究 | |
多孔碳材料的原位氮掺杂研究 | |
含氮前驱体的多孔碳材料研究 | |
氨气后处理多孔碳材料研究 | |
水热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 |
多孔碳材料的形貌研究 | |
多孔碳材料的硼、磷、硫等非金属原子掺杂研究 | |
模块四:多孔碳材料应用探索 | 多孔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多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
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氧化还原的应用 | |
多孔碳材料的分离膜应用研究 | |
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应用研究 | |
多孔碳材料的分散性应用 | |
多孔碳材料在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 |
多孔碳材料在量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 |
多孔碳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分离领域的应用 | |
多孔碳材料的储氢应用 | |
多孔碳材料应用于污染气体脱除 | |
导电剂材料 | |
模块一:碳纳米管导电剂及其应用 | 碳纳米管导电剂的政策市场讨论 |
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导电剂的优劣势 | |
碳纳米管在微型电池中的应用 | |
碳纳米管导电剂在电池中的机理 | |
碳纳米管在柔性碳基微型器件研究 | |
新型导电剂与传统导电剂的优劣势 | |
模块二:石墨烯在储能应用 | 新型导电剂应用到各类电池的选择 |
新型的导电剂匹配工艺 | |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的成本与未来趋势 | |
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技术痛点 | |
超级电容电池是否实现规模生产,颠覆能源行业 | |
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导电炭黑与分布控制 | |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及其柔性穿戴的应用 |
参会联系方式:
王城英(国内) 17855813137
Bella (国际) 137384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