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对提升我国核电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10-07 10:49  来源:中核集团  浏览:  



标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措施。近日,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10月2日,由中核集团申报的《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规范》成功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最终投票,即将发布。

该标准是我国首项核电国际标准,由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标准转化,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主编,充分总结和凝练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和工程经验,是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获国际认可重要标志,对支撑华龙一号“走出去”和提升我国核电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他一回路管道设备保温层承担着减小热损失、改善操作环境的功能,与核电站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积累,中国核动力院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他一回路管道设备保温层设计领域获得多项专利技术与创新成果,并在华龙一号等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研发与工程结合,使得中核集团的保温层设计站在世界前沿,具备保温层设计的“国际化视野”。

据了解,国际标准化工作是中核集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将为核电“走出去”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一直以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听取国际标准化工作汇报并作出明确要求。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全面策划、大力推进,建立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季度推进机制,定期推进、协调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并于3月18日针对本项标准专门召开研讨会,讨论和分析各国反馈意见、商定处理建议、部署后续工作,确保标准按期发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积极开展标准编制,进行国际联络,协调国际专家,处理各国反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标准英文版的翻译,保证标准高水平和高质量编制。


此外,由中核集团主导、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主编的《核设施产生极低放废物(VLLW)的放射性表征方法》ISO国际标准提案在9月29日获正式立项。

目前中核集团已发布国际标准2项,获立项在编国际标准7项,正策划储备的国际标准提案20余项,形成了国际标准系列化推进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比尔盖茨的下一代核电站即将启动!

比尔盖茨的下一代核电站即将启动!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波浪能等等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生产行业中脱碳,以及遏制化石燃料使用计划的重要支撑。但由于间歇性、位置依赖性、土地要求等很多原因,它们还无法单独扛起这个大梁。想要完全消除世界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需要有一种廉价的、可扩展的零排放能源形式,并能以 24/7/365 全天候可靠地生产电力。
华龙一号:在核电“万国牌”夹缝中打造出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

华龙一号:在核电“万国牌”夹缝中打造出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

“我们能够自己研制出‘两弹一星’,为什么就不能自主研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没想到,为了求解这个问题,他用了34年时间。
发电效率40%最高,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今年发电

发电效率40%最高,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今年发电

核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全球核电技术正处于第三代,还在发展高温气冷堆等全新技术,今年中国建设的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年内正式发电。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示范工程将于4月装料,今年年底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