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电、多元利用,未来核能稳步推进

2020-10-09 09:20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十三五”成就巡礼

9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在上海发布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世界先进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

一年前的2019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我国首部核安全白皮书——《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核事业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

三代、四代核电从图纸走向现实

9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核准了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将带动大量就业。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工。5年多来,福清核电5号机组进展顺利,按照计划进度开展建设成为重要标签,有望于今年年底前投产运行。此外,华龙一号已在宁德、漳州、防城港落地。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说,随着华龙一号陆续开工,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集成效应,将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过去5年,我国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包括三门、海阳的AP1000项目和台山的EPR项目,也都实现了发电。

在山东石岛湾,第四代核电技术——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已完成土建、安装,进入全面调试阶段。参建各方正在按照2021年底建成发电的目标全力推进。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47台,总装机容量为487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列全球第三,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42%。与此同时,《原子能法》《核电管理条例》等一批涉核法律法规正在抓紧制定。

未来核能稳步推进

今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举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这是我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17年,活跃在聚变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共聚一堂,就ITER计划及全球聚变能研发的未来之路展开讨论,国际聚变界30余位外籍专家及10余位中国专家代表起草并签署了《北京聚变宣言——支持中国聚变能发展》,宣言认为,中国为ITER准时交付高质量部件,显示出中国在ITER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进一步倡导世界聚变界的科学家们为聚变能相关技术研发加强合作,为最终解决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贡献力量。

核能利用趋势从发电到多元

今年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快速防疫或快速治疗成为重中之重。之前,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需要7天—14天时间。但医疗器材特别是一次性防护服消耗过快,如何让其产能及时跟上需求成为主要问题。

核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临危受命”,从2月9日—24日,核工业领域就有44家单位,完成139万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根据疫情期间《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其采用的辐照(钴60或电子加速器)技术,可将灭菌时间缩短到1天以内。

既能用于辐照生产,又可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热源。2019年,山东海阳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供热,标志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正式启动。

未来,核能还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和睦系统”实现多堆型应用覆盖

中广核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年度媒体通报会上,向社会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科技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介绍,2020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同时,中广核24台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俄罗斯核能制氢现状与展望

俄罗斯核能制氢现状与展望

目前,规模化生产氢气的最理想方法是天然气+水蒸气进行转化。现在,全球48%的氢气产量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在1mol甲烷与2mol水能释放出4mol的氢气。因此,蒸汽转化是从天然气中生产氢气的最有利的方法,尽管它需要相对较高的能源成本,即每将1mol甲烷转化为4mol氢气需要200kJ能量。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