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2020-10-09 16:18  来源:河北日报、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浏览: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昔日靠山吃山 今日治山护山

金秋时节,在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山治理区五期项目现场,数十台挖掘机、运输车、碾压机往来穿梭,机声隆隆。已种植成活的乔木、灌木绿意盎然,与旁边光秃灰白的岩土形成鲜明对比。

预计到今年底,该市曾开采40余年、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将全部披上绿装。

“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年前,作为矿业大省的河北,“高光”时曾有2万座矿山。凭着丰富的矿山资源,河北不少地方的百姓鼓足了“钱袋子”,但也丢了“好日子”: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河水污染、事故不断。

“坚决反对管理缺失、不计后果、破坏环境的乱采滥挖行为,对严重破坏地下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要坚决关闭。”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矿山环境问题。

实行矿山减量化管理,依法上收审批权。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严格管控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同年,河北启动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明确要求利用2年时间,对不达标的1024个有证露天矿山继续实施停产整治;利用3年时间,对2002处(面积14.51万亩)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进行综合治理。计划到2020年底,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以2015年河北省矿山环境调查成果为基数)综合治理率达50%以上。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省矿山环境整治强力推进。张家口市提出“无矿市”建设目标;承德、唐山市自我加压,提高环保达标整改标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秦皇岛市结合全域旅游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露天矿山整治,对不能达标的矿山企业予以坚决关停。

经过持续攻坚,河北治山护山成绩斐然。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固体矿山数量从2001年的10367个,减少到目前的2186个;共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2704处,14.5万亩;全省58家矿山被国家确认为绿色矿山。

多种模式治山 实现投资多元

绿色是矿山环境治理修复的底色。

近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广菜沟村矿山治理修复现场,只见200多米长的山坡被网线划分成大小均匀的方格子,每个方格子里有70多个装有填充土、草籽和灌木籽等的袋子。这些袋子周围已有不少绿草覆盖,曾经裸露的山体再次恢复了生机。

这是一种名为铺设植物生态袋的岩质边坡植被修复技术。铺设植被当年就可复绿,可以有效护坡防尘,后续治理效果良好。

不止是秦皇岛,唐山市也正通过植被复绿,实现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培育“生态之花”。该市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主要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和城市(镇)建成区周边为重点,统筹安排历史遗留矿山迹地的修复治理,今年将完成100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的绿化治理任务,实现绿化面积0.517万亩。

事实上,修复“受伤”的山体,并非易事。

据统计,2015年底,河北共有4330处(面积30.49万亩)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治理规模大。由于北方气候条件差,雨水少,山体水土保持和植被生长难度大,再加上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后遗症,让矿山环境治理更是难上加难。还有,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大,单靠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为继。

破解治山难题,路在何方?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并举——

河北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实施一处一策。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提出了矿山复绿、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再用、休闲公园、文化造景、边采边治、矿山公园等多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理途径和方法,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和自然恢复等措施,科学有效开展矿山综合治理。

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2019年,经省政府同意,河北设立了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专项资金,对纳入河北省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治理恢复给予补助。每年年初根据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治理恢复的任务量,将省级补助资金及时下达市县。

数据显示,2019年省级补助资金4亿元,今年各级政府投入资金17亿余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6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4亿余元。

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3月,《河北省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办法》出台,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了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盘活利用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激励,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矿山生态修复中来。以三河市为例,该市正在进行的矿山治理面积15.4平方公里,已撬动吸引社会资金60亿元。

收获美丽生态 促进绿色发展

放眼燕赵大地,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回来了。

九月的唐山南湖,风景如画,宾客如云。9月10日至11日,以“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南湖旅游景区召开。

曾经的开滦煤矿采煤塌陷区,如今华丽转身成为唐山的“金名片”,并为当地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了“聚宝盆”。此次旅发大会紧密结合市区文旅产业发展和南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旨在将南湖区域打造成为“城市会客厅”“文旅休闲新空间”,并为唐山市文旅发展提质扩容。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近年来,全力创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先行县的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在强化矿山治理的同时,积极探索综合利用尾矿砂。他们与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研究开发了利用尾矿砂生产陶粒、高质透水砖、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等10余种高附加值绿色建材产品,建成了新通源、绿标、大正等19家新型绿色建材企业,年消纳尾矿砂1500万吨以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而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北的燕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呈现的则是一幅全新的“循环”图景。

该项目通过科学整治,累计完成土地修复710余亩,用于耕种小麦、玉米等作物,山坡地可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同时,玉米秸秆通过青贮作为饲料饲养肉牛2000余头。肉牛的粪便直接用于沼气池,产生沼气1000多立方米,供近千户村民的生活用气。沼液、沼渣用到治理恢复后的土地,增加土地肥力,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的发展之路。

生态兴,则产业兴;环境美,则家园美。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河北探索出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文化、旅游、养老、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百里者半九十。做好“生态+”文章,仍需奋力前行。10月1日起,《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河北首次从立法层面探索破解制约矿山治理难题。全省非煤矿山治理正式进入法治化轨道,也为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周金中表示,下一步,全省将聚焦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力争到2022年,矿山数量由目前的2186个减少到1800多个,到2021年底完成全部剩余的1626处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治理,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华电温枢刚: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华电温枢刚: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量有显著增长,资产总额去年底达69.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7.7%。质有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累计完成投资17.9万亿元。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海油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海油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据生态环境部2月5日消息,2月4日,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海油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部企合作,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石油事业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抓大保护 源水竞奔流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抓大保护 源水竞奔流

2018年5月,中国节能被国家确定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以来,坚定不移地发挥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通过发挥自身污染治理全产业链优势和资源聚集能力,打响了一场以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互补创新、资源整合为特征的长江生态保卫战。中国节能按照“一城一策”“一域一策”的原则,深入湖州、咸宁、衡阳、毕节等城市,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模式,在长江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和成果。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

2020年采暖季来临之前,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高新院区办公楼、生产办公区实现了利用地热井热源供暖,供暖效果良好,特别是经受住了持续数日的极端寒冷天气考验,标志着西安研究院高新院区中深层地热能建筑供暖示范工程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
“江南煤都”生态逆袭,书写转型“萍乡答卷”

“江南煤都”生态逆袭,书写转型“萍乡答卷”

19世纪末创办的安源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十大厂矿之一。属地江西萍乡,因煤而兴,一度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被誉为“江南煤都”。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