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手研发新型黑鳞锂电池,9分钟可以充入80%电量

2020-10-10 11:11  来源:电子发烧友  浏览:  

又到了锂电池技术全面突破的时候了,这次是中美科学家联手合作,研发的新型黑鳞锂电池充电9分钟可以充入80%电量。
 

中科大官网报道,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季恒星教授研究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10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

 

这次的研究使用了黑鳞作为电池材料,它是常见的白磷的同素异形体,具备特殊的层状结构,所以理论上有很强的离子传导能力及电荷容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快充电池材料。

 

不过现有技术中,黑鳞的结构很容易从边缘开始出现结构破坏问题,导致它的实际性能远低于理论值。

 

图1.黑磷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和储锂性能

恒星教授领导的团队解决的就是黑鳞材料的结构问题,他们使用高能球磨的办法获得了黑磷纳米片与石墨纳米片并肩平行排列且通过碳-磷共价键连接的复合材料,使锂离子能够在复合材料内高效穿梭;更进一步通过聚苯胺包覆优化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使锂离子能够快速进入复合材料。

 

通过这些研究,基于黑鳞复合材料的电极片具备优异的性能,试验测试显示它能在9分钟内充入80%的电量,2000次循环之后依然有90%的电荷容量。

 

凭借这些性能,这种新型材料如果可以规模量产,有望制造出能量密度可达350瓦时的快充锂电子电池,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可达1000公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案,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该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和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低成本、高安全、转换效率高、灵活方便易于集成、响应速度快、免维护等优点,因此是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之一。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高比能的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然而,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可溶于醚类电解液的多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会导致活性物质损失、锂负极腐蚀,使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为此,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策略限制多硫化锂的溶解和扩散,包括使用多孔、极性或是有催化作用的正极载体,在正极和隔膜间增加阻挡层和电解液改性等。其中,对作为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媒介的电解液进行优化的策略,易于扩大规模,可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求。
3D打印晶格结构锂电池电极新方法

3D打印晶格结构锂电池电极新方法

2021年2月10日,南极熊获悉,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3D打印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新方法。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