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煤治理可持续性成为最大隐患,“十四五”基本解决散煤问题

2020-10-16 13:32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十三五’是散煤治理 破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预期散煤削减量将超过2亿吨。2016-2019年,工业散煤治理的贡献超过60%;民用散煤治理主要依托北方清洁取暖,截至2020年4月,三批43个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合计完成改造面积29.77亿平方米。建议‘十四五’时期继续削减散煤1.5亿吨,力争2亿吨,2025年基本解决散煤问题。”近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煤控研究项目组发布《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0》(下称《报告》),就5年来的散煤治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

临近“十三五”末,散煤治理将迎来阶段性收官。治理成效究竟如何?当前仍面临哪些挑战?下一阶段重点何在?

1、5年累计削减散煤1/4左右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成因分析结果。295家科研单位、2900多名人员,历时3年集中攻关发现,工业和民用散煤对区域内PM2.5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6%、17%,合起来超过一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指出,从“十三五”初期大规模启动至今,散煤治理工作已步入“深水区”。

《报告》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散煤削减量约1.76亿吨,预计“十三五”末将超过2亿吨。而据项目组2015年摸底,全国散煤消费量在7.5亿吨左右,相当于5年减量1/4。其中,工业散煤治理的贡献超过60%。通过关停淘汰、上大压小、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燃煤工业锅炉向着大容量、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借助淘汰落后产能、清洁能源替代及“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小窑炉清理整顿,仅建材一个行业削减量就超过1亿吨。

“随着工业散煤治理空间逐年压缩,贡献也在减弱。进入‘十三五’后期,民用散煤治理效果逐渐跟上。”煤控研究项目分析师李雪玉表示,依托北方清洁取暖的推进,目前有43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覆盖户数达2677万,城乡结合部、所辖县及农村地区占比约74%。“2019年,北方地区新增清洁取暖面积约15亿平方米,累计替代散煤约1亿吨,清洁取暖率达到55%。”

清洁取暖率大幅提升,带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李雪玉举例,第一批试点城市经过3年考验,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由2016年的109.5微克/立方米降至去年69.7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36.35%。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PM2.5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1.7%。

2、治理可持续性成为最大隐患

治理成效有目共睹,新问题却也逐渐暴露。2018-2019年采暖季,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散煤返烧,个别城市返烧率高达36%。该现象在上个采暖季延续,据某地2000份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当时的散煤销量较春节前增长约30%-40%。记者了解到,能否保证治理的可持续性成为当前最大隐患。

在江亿看来,现有法规、标准等不够完善,散煤替代成本偏高及补贴政策需要健全,关键技术有待提升,监管成效难以保障等因素,共同导致治理存在不足。“比如,建筑节能是清洁取暖改造的基本前提,也是降低取暖成本的有效措施。先解决房屋保温问题,再选择取暖方式,二者不可颠倒。但在多地,目前更重视清洁取暖,房屋保温相对弱化。为确保可持续性,至少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炉具专委会秘书长任彦波认为,已有治理多集中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被动接受的模式,部分地区甚至因时间紧、任务重,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实际替代量与统计数据是否相符?清洁取暖改造后居民是不是都在用?后续服务体系是否建立,工程有无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返煤风险增加,最大隐患就是可持续性。对此,需要出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且长期稳定的政策规划,让散煤市场监管成为常态,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居民可接受的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机制。”

多位专家还称,受能源价格差异影响,各地实施散煤替代后的取暖成本有不同增长。截至目前,各级财政补贴已超过千亿元,但后续补贴方式尚不明确,清洁取暖成本与用户经济承受能力长期不平衡。另据《报告》,由于普遍采取事后补贴模式,部分地区出现补贴未能完全兑现的情况;有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垫付清洁取暖项目资金,存在拖欠工程或设备款等现象。换言之,“钱”的问题不解决,散煤替代可持续性也将大打折扣。

3、“十四五”基本解决散煤问题

多位专家评估,为确保完成生态环境部提出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目标,“十四五”期间须基本解决散煤问题,继续削减1.5亿吨、力争达到2亿吨规模。“根据已有成效及削减潜力,这一目标比较实际,也应该能够完成。到2030年前再减1亿吨,届时有望实现散煤全面控制。”煤控研究项目核心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

“扩大治理规模的前提是先巩固已有成效,否则很有可能前功尽弃。比如,部分地区直接将补贴发到老百姓手上,这笔钱到底用在何处?监管能不能跟上?后期即便取消补贴,按照什么样的次序和速度退坡?”国家大气污染 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进一步称,散煤治理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在“十四五”期间仍需延续。

为此,《报告》建议尽快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减排效果可实现、经济可承受、运行可持续、补贴合理化且退坡速度可接受。在工业领域,加大非重点区域工业小锅炉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动态调整落后产能门槛,强化督察制度;针对民用,修正已改造地区不合理的清洁取暖设计,包括路线选择、热源保障、建筑节能改造等,避免非主观意愿的散煤返烧,通过“查缺补漏”巩固成效。

李雪玉还称,工业及民用散煤消费均面临家底不清的难题,建立消费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是保障治理效果的基础。“工业散煤治理应着重建立工业小锅炉台账制度,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可核查、可追溯;建立工业小窑炉登记和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淘汰及拆改台账,动态追踪。民用领域加快建立清洁取暖数据库,并明确管理机构,结束不同部门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矛盾问题。同时,建立清洁取暖综合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近日在“能源化工行业知识创新服务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论坛”上指出,在向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以煤炭煤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平抑波动稳定器,可再生能源也可以为煤炭的低碳发展助力,两者耦合协同发展,将成为建立新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去年超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河南省煤炭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去年超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河南省煤炭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1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20年我省关闭11对煤矿,化解486万吨煤炭过剩产能,较年度目标任务255万吨超额完成91%。
2020年河南化解486万吨煤炭过剩产能,超额完成91%

2020年河南化解486万吨煤炭过剩产能,超额完成91%

1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20年我省关闭11对煤矿,化解486万吨煤炭过剩产能,较年度目标任务255万吨超额完成91%。
山西将建40座绿色开采煤矿

山西将建40座绿色开采煤矿

记者从23日闭幕的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悉:山西今年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多省公布煤炭去产能成绩单

多省公布煤炭去产能成绩单

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的去产能进程可谓如火如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僵尸企业”处置、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工作,使得总量性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初显成效。如今2020年已成为过往,多地在规划新一年工作之际,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煤炭去产能的成果。最新的消息来自山西省,数据显示,山西省“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达15685万吨/年。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