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采用“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有轨电车工程调试取得成功

2020-10-26 11: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  

10月22日上午,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技术人员在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北师大实验学校站至香雪站段,组织首辆列车调试累计行驶突破1000公里,线路及设备状态稳定,标志着国内首条采用“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有轨电车工程调试取得成功,为年底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广州黄埔有轨电车项目部指挥长胡文涛介绍,线路长约14.4千米的广东省重点工程广州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是广州市黄埔区的首条有轨电车线路,也是广州开发区智慧交通路网建设示范线。

这条线路在全国首次采用“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供电装置技术。线路系统超级电容单体容量达9500法拉,为目前国内技术最为成熟、性能最为可靠的超级电容。车辆达到站点时,在乘客上下车间隙,车辆就自动完成充电,用时不到30秒,实现车辆能耗和补给动态平衡,确保车辆全程不间断运行。同时,车辆配置钛酸锂电池可在突发状况和紧急状态下为车辆补偿供电,极大提升了车辆运行的应急能力。由于采用“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牵引供电,区间无接触网,极大减少了城市空中“蜘蛛网”。车辆制动时将80%以上的制动能量回收至超级电容形成电能储存,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做到了高效节能。

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弥补了地铁覆盖相对不足的片区交通空白,更具有绿色、环保、高品质的特点,成为城市扩容、提质、升级抓手。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把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在香雪四路至八路施工中,工人们采用绿色围蔽,使用三种绿植叠加而成的特殊围栏,美化了环境,也降低了尘土污染。

该工程自2018年10月动工建设以来,中铁二十二局集团与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克服困难,不断推动项目进展。特别是面对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困难与挑战,于2月10日率先复工复产,加大资源整合,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工程进度。7月1日,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长7.7公里的示范段(地铁长平站—新丰路站)开通试运营。全线预计于2020年底开通试运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案,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俄罗斯开发用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

全世界都在开发把体温转化为能量的充电技术。俄罗斯也不例外。莫斯科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将来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为便携式小装置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可持续性》杂志上。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并基于该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和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正在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会是谁?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低成本、高安全、转换效率高、灵活方便易于集成、响应速度快、免维护等优点,因此是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之一。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高比能的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然而,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可溶于醚类电解液的多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会导致活性物质损失、锂负极腐蚀,使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为此,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策略限制多硫化锂的溶解和扩散,包括使用多孔、极性或是有催化作用的正极载体,在正极和隔膜间增加阻挡层和电解液改性等。其中,对作为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媒介的电解液进行优化的策略,易于扩大规模,可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求。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