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别原有一座1957年建设的热电厂,但供电和供暖能力都不足。而且,热电厂以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供应还不稳定,无法充分满足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塔吉克斯坦水力资源丰富,但水力发电能力不足。因为,一到河川冻结的枯水期,许多小型水电站只能处于停工状态。
在很长一段时间,全国拉闸限电成为常态,电力短缺严重制约了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杜尚别2号热电厂全景
在冬季限电的情况下,杜尚别很多家庭的电器都派不上用场。工业用电也受季节性影响,很多企业要在冬季停产。如果遇上极寒天气,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停产企业的范围还要扩大。
杜尚别2号热电厂项目一、二期全部建成投运后,成为当地最大的热电厂,满足了杜尚别地区60%的电力需求。当地老百姓再也不为用电发愁了,企业也从此告别了冬季不得不停产的局面。那些架设在高空的输电线和深埋地下的电缆,为便利塔吉克斯坦人民生活和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地矿业负责人盛赞2号热电厂是“电力引擎”,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对热电厂项目做出高度评价:“杜尚别2号热电厂是我国向能源独立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塔中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迅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杜尚别2号热电厂是这一良好合作的集中体现,是塔中两国高水平合作的典范。”
其实,这个项目的建设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杜尚别建设了一座热电厂,还帮助塔吉克斯坦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力保障系统。早在十几年前,特变电工就来到杜尚别市郊区的乔勒博镇,在乔勒博镇西山坡下建起了一座500千伏的变电站。之后还建设了翻越海拔3800米风雪达坂、纵贯塔吉克斯坦南北的电力输送大动脉。此外,还捐建了四所中塔友谊学校,让当地6000名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现代化学习环境。
冬天里的温暖
2号热电厂采用热电联产方式,这样既能保证杜尚别地区四季供电,也能保障冬季供暖。虽然这会加大项目难度,但能更有效地满足杜尚别的发展需求。
以前,大部分杜尚别的居民家里冬天都会备着电暖器,冷的时候,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电暖器旁边一起取暖。但因为整个冬天都会限电,所以他们还要备着小煤炉。没电的时候,就靠烧煤炉取暖,这会产生大量粉尘,让他们经常生病。
杜尚别也有供热管网,但已经多年没有正常运行了,很多公寓的供热管道和暖气片甚至被拆下来卖掉了。所以,在重新集中供暖之前,特变电工还对全市供热管道进行了检修,给居民家里装上了新暖气片。很多老百姓感激地握住工人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正式供暖啦!
杜尚别的冬天不再冷
热电厂员工米尔佐耶夫下班回到家,一打开门,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小儿子一见到他就光着脚丫跑过来,兴奋地拉着他的手,在地板上转圈圈。暖和的房间里,老父亲脱掉了以往从不离身的棉背心,在沙发上惬意地看着电视。桌子上妻子做好的饭菜还冒着热气。他伸手摸了摸暖气片,温热的感觉在指尖流淌,他觉得很暖,很幸福。
在保证供暖的同时,特变电工也十分注重保护杜尚别优美的自然环境。从项目建设伊始就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艺标准、环保技术和设备,全程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产生的废料、灰渣等也都经过处理再循环利用。
市民纷纷称赞企业的环保理念,就连公司的蓝色工作服在美丽的杜尚别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索”的中国情结
索罗夫,人称“老索”,是特变电工的老员工了。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2号热电厂当中文翻译。二儿子在中国留学,还有个中国女朋友。小儿子在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学了一年汉语,也打算到中国留学。连小孙女听的都是中文儿歌《吉祥三宝》。一家子都是中国迷,这都源于“老索”的中国情结。
索罗夫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13年前,“老索”就加入了特变电工,当过司机、向导、翻译,还当过维修设备的技术人员。他亲身参与了企业的大部分能源、电力工程,亲眼见证了2号热电厂给他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他经常对家人说:“中国对我们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我们拥有的光明和温暖,都是他们带来的。我为自己是中国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而自豪!”
如今,走在杜尚别冬季夜晚的街道上,耳边是呼啸而过的风声,一户户人家的窗户却透着暖暖的灯光,人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高谈阔论,连空气也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