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案例报告》在北京发布

2020-10-27 10:00  来源:国资委新闻中心  浏览:  

10月25日,首个《“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案例报告》在北京发布。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出席发布会,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为发布会录制了视频讲话。

报告聚焦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印尼系列火电项目深耕印尼14年的实践历程,对其多年实践凝结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挖掘其深刻内涵及普适性,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体案例参考。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刘国跃表示,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联合中国能源产业链共同“出海”,在印尼项目建设中,与合作伙伴秉承“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构建了“共生”模式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他强调,国家能源集团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务实合作、坚持优势互补、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改善民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一道,携手共进,共谋发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央企力量。

报告以国家能源集团为案例研究主体,梳理该集团国华印尼项目缘起、破土、生根、成长、成林五个发展历程,凝练出战略、利益、质量、科技、人才、民生、产业、生态和文化的“九大共生”为基点的共生模式,最终实现源于项目而超越项目的全方位共生。报告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启国际化征程,国家能源集团的“共生”模式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活力样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央企业勇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在沿线国家承担了340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以高质量合作、高质量产品、高质量服务,促进沿线产业高质量配置、经济高质量增长、文化高质量融合。走出去的中央企业都是中国的优秀企业,走出去的产能都是中国的优势产能,这些企业有很多极具价值的实践做法值得深入总结和积极宣介。中央企业将与广大媒体、智库、专家和各方组织一道,面向全球讲好央企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赋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征程,书写“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共生”“变化”“可持续”三个关键词展开交流。他们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7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朋友圈”,中印尼两国经贸领域紧密合作、成果丰硕。国家能源集团坚定践行国际化战略,与当地社会结成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了共赢局面和“共生”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程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程

刘汉元代表谈到,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面对今年外贸形势企业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包”?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当日召开的“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外交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华春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发展的“一带一路”,更是绿色的“一带一路”。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与相关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目标。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中方在“一带一路”电力合作的主要领域,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加速转型,带来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中欧班列见证“一带一路”8年巨变

2月12日下午,一列满载电子、机电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平湖南站,奔赴13438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第40趟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71.4%。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