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极薄取向电工钢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10-28 10:59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10月25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内蒙古包头市组织召开了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国产极薄取向电工钢关键制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由中国工程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金属学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研究的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认为基于极薄取向电工钢关键制造技术的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艺控制完全自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特高压直流工程、军工等国家重点工程用材的国产化替代。

由中国金属学会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研究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认为基于极薄取向电工钢关键制造技术的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艺控制完全自主,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这一新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据悉,极薄取向电工钢是一种应用频率在400Hz以上的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磁性材料,是电力、电子工业、轨道交通、现代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软磁材料,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范围极广,属国家紧缺类产品。由于制造技术要求高、制备工艺难度大,关键生产技术一直受国外封锁。

研发团队负责人刘宝志告诉记者,这套国产极薄取向电工钢的制备工艺是一套极其复杂的技术集成。在原料制备方面,研发团队采用添加氧化物抑制硅酸镁形成的特殊工艺控制技术,研制出了极薄取向电工钢专用CGO原材料。

在钢带专用涂层制备技术上,团队开发了高耐热涂层配方,基于优化的涂敷与烧结固化工艺,产品涂层附着性A级占比95%以上,表面平均绝缘电阻5欧姆每平方厘米以上,最高可耐820℃去应力退火,解决了满足极薄带服役条件的涂层从无到有的难题。

研发团队还构建了产品复杂服役工况试验平台,建立了测试评价体系,实现了长时间服役特性、高次特征谐波损耗、应力条件下磁致伸缩及噪声特性等关键应用技术指标的评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日前,东方电气集团宣布,旗下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公司——德阳广大东汽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这家以能源、航空、军工、化工装备高端铸锻件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新公司中,上市民营企业广大特材出资占比为51%,东方汽轮机出资占比为49%,双方希望通过“1+1>2”来实现铸锻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深海一号”拖航背后的故事

“深海一号”拖航背后的故事

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经历了海上风力最大9级、上部横向摆幅最大8米的历时18天、1600海里拖航之后,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落位“深海一号”大气田(陵水17-2),开启海上系泊、安装和生产调试,为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拉开帷幕。
哈工程为“华龙一号”穿上“防护服”

哈工程为“华龙一号”穿上“防护服”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从内壳中泄漏到环境中去。”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破解大国重器关键焊接难题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破解大国重器关键焊接难题

机械总院集团历经二十年系统研究了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应用理论基础、核心工艺、关键共性工程技术、成套装备和标准体系等制约技术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问题,取得了4项科技创新,解决了海陆空多种新型战略武器、超级起重机、全新一代高速列车等一批大国重器关键产品的关键焊接难题,引领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石化、煤炭等装备制造领域传统焊接工艺的技术升级,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