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2020-10-28 17:23  来源:南方网  浏览:  

10月26-28日,第四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G-STIC)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专家在会上披露,该所研发设计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可安装在热干岩地热井中,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本届大会共开设气候、教育、能源、食品、健康、海洋、水、信息通信、循环经济和青年10个主题专场。其中能源专场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办,重点关注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综合技术的创新及挑战,聚焦能源领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及能力建设,与世界分享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此次能源专场设六个分会场,分别聚焦地热能技术、地热能生命周期评估、可持续储能技术、港口和能源枢纽、联合国发展目标(SDG)推进。会议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共同研讨能源转型背景下城市区域能源系统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设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实施和全球市场互联互通。

能源专场开幕式上,广州能源所长马隆龙发表了致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司司长Tareq Emtairah、德国高级可持续研究所科学主任Ortwin Renn教授、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所长Ajay Mathur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在“地热能技术在区域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专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蒋方明研究员以“超长热管深部地热取热”为题,探讨了适用于地球深部地热采热的超长热管的研发,通过设计制造一根3000米长的热管,成功将其安装在热干岩地热井中,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邬小波博士以“以地下储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能源解决方案”为题,探讨了升级版可实现冷热分区的地源热泵技术BTES。

据悉,全球科技创新大会是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盛会,得到了联合国和欧盟大力支持,目前已成为具有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潜力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前瞻 |“碳中和”将成为核心议题

两会前瞻 |“碳中和”将成为核心议题

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召开。在“3060”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两会议题也集中围绕着“碳中和”的话题展开。不仅光伏、风电等“传统”可再生能源话题不断,更有氢能、地热、绿证等新话题开始受到关注。当然,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安全有序发展,依然也是项管代表委员的关心议题。
多米尼克将在2022年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多米尼克将在2022年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2021年2月23日报道,多米尼克驻美大使兼驻美洲国家组织大使文斯·亨德逊在21日应邀参加“与总理面对面”互动节目时表示,多米尼克政府有信心在2022年12月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大型石油公司投资伊沃尔的无泵地热环路 可按需从地热中提取能源

大型石油公司投资伊沃尔的无泵地热环路 可按需从地热中提取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是可扩展的可再生资源,但只在有太阳和风的时候才能产生能量,而不是在电网需要的时候。水电可以很好地响应需求,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可扩展性,大坝的几何形状决定了运营规模。常规的地热需要火山的热量,这就限制了它在某些地方的应用,就像水电需要山地水库一样。
可再生能源供暖有什么优势?用起来贵不贵?

可再生能源供暖有什么优势?用起来贵不贵?

我国北方供暖主要以燃煤和燃气供暖为主,对于可再生能源供暖,不少人还很少接触。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相关工作的通知》,重点提到了三种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分别是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暖和太阳能供暖。
202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202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果,部署“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