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页岩油产业即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但现阶段行业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开发成本也较高,经济效益问题亟待解决。10月21-23日,“ECF国际页岩气论坛第十届亚太页岩油气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以“提质降本增效 创新技术新机遇”为主题,就202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形势下,我国及国际页岩油气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十四五的发展蓝图和目前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研讨。
陆相页岩油革命有望带来,我国油气供给的巨大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表示,我国陆相页岩油近两年来发展迅速,超过预期,我国陆相页岩油近期的规模建产大约为500-600万吨。综合预测页岩油贡献:2025年我们页岩油的产量大约450~500万吨, 2亿吨稳产的占比2%,2035年800~1000万吨,占比4%。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潜力巨大,一旦突破可以与美国的海相页岩油气媲美。中低成熟度页岩油的开发需要依靠颠覆性的技术——原位转化技术。赵文智院士表示,陆相页岩油革命有望带来我国油气供给的巨大变化,一旦成功,必将带来我国原油产量与能源安全的巨大变化。
矿权改革将加速我国油气供给
“‘十四五’页岩气(油)规划目标的实现途径,出路在改革,重点在投资,关键在技术。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页岩气(油)勘查开采领域科学技术研究。”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大伟表示,中国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6.5万亿立方米。年产量500-800亿立方米。“十四五”规划中要在川渝搞油气的综合试验区,相当于打造油气的“深圳”,自然资源部已经明确由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对中国的固体矿产、油气矿产的矿权流转的储量评审实行市场化。
中国页岩油气发展迅速,前景也是十分巨大,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风险高,技术、装备投入以及运营费用高。目前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对行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完成我国页岩油气发展目标,起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目的,需要在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多方面进行改革。国务院参事、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指出,中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据中国石油经济研究院,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到了21.8万亿立方米,2019年中国页岩气产量153.84亿立方米。由此,张洪涛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尊重自然规律,增加投入,进一步摸清中国能源家底。第二,坚持市场开放,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放开孵化服务、实验测试和关键装备研发等市场准入。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水耗和废水、废气排放,地质灾害等监管,重在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第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共推创新,共享创新。
用市场手段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创新技术发展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根本途径。我国页岩油气技术已经跃上了新的台阶,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与会代表普遍指出目前有很多国家重大技术专项成果,和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是具有技术领先性的,但是无形的技术壁垒,对整体提升我国页岩油气技术水平造成了障碍,需要有效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加强技术共享机制、协同机制,引导整个行业来投入技术研究,用市场的手段真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记者了解到,ECF国际页岩气论坛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非常规能源国际合作平台。国内唯一一个长期致力于非常规能源研究和合作的新型智库。ECF国际页岩气论坛2020第十届亚太页岩油气峰会是由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上海市经济学会能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协、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