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凤鸣上海滩,Carbontech碳基储能嘉宾+议程+参会单位大揭秘

2020-11-12 08:56  浏览:  

龙跃凤鸣上海滩,Carbontech碳基储能嘉宾+议程+参会单位大揭秘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翩翩君子谈,凤鸣储能碳

防疫需谨慎,参会不用愁

仅剩六七日,碳会来相约

Carbontech 2020“碳基储能论坛”,汇聚行业最新动态,企业最新进展,产业最新技术,科研最新成果,将于11月17日-20日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基点,聚焦硅基负极材料、新型碳材料、导电剂材料,探讨锂电,超电,锂硫电池,柔性电池的技术,工艺,市场,政策等,开展产业论坛、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产品推介等活动,为参会代表及相关单位提供和搭建交流平台和推广机会,共同探讨碳基储能材料、技术和应用的未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DT 新材料

协办单位:

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联盟

承办单位: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论坛主席: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安仲勋,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郑俊生,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嘉宾介绍

 

麦立强

武汉理工大学院长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构筑了国际上第一个单根纳米线固态储能器件,创建了原位表征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普适新模型,率先实现了高性能纳米线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目前已发表包括Nature、Nature Nanotechnol.、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Rev.等在内的SCI论文350余篇。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

宋江选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陕西省国际合作及特色产业链项目、美国能源部及世界500强企业资助的多个重大攻关项目,在硅负极及其粘合剂、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受到美国能源部(US DOE),Materials Views,Angew. Chem.等官方媒体重点报道。在Nature Comm. ,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 Nano Let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累计他引5000余次,申请专利近20项,已获授权专利4项,含2项PCT 国际专利。若干技术成果已在公司实施技术转化,服务与国家及地方经济。

周向阳

中南大学教授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ISE、TMS与ACS会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无机盐学科学术带头人,《化学工程与技术》编委;Nano Energ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冶金与电化学工程。近年来一直围绕冶金理论在储能领域中应用开展研究,突破了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废旧电池高效清洁回收以及高性价比碳/硅碳负极材料研制中的系列关键技术。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与“ENERGY ENVIRON SCI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4项产业化,12项实现专利权转让;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发明二等奖3项。

慈立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

慈老师先后在中科院物理所,法国中央理工学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金属所(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及莱斯大学担任研究人员。2010年8月后在三星美国圣何塞研究中心(SCI)担任首席科学家,资深研发经理。2013年12月特聘教授身份正式受聘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4月加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慈立杰博士在纳米材料特别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经历,目前的研究兴趣碳纳米材料在新能源、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在国际高端学术期刊发表了近250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大于22000次,h因子62)。50多项专利和专利申请。

霍开富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他引8000余次,H因子为49;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和武汉市“黄鹤英才”等,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奖励。

王磊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伙人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博士,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曾在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担任副研究员。现任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伙人,宁波大学企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工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共25篇),已申请中国专利45项(已授权2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浙江省博士后基金、新疆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重要项目10项。

毛文峰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博士,高级工程师。有十余年电化学专业学习经历,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为期14个月的研究交流。曾在广汽研究院进行新能源材料相关工作。目前担任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从事碳材料制备及储能应用研究。

范拯华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

杉杉科技资深研发工程师,研究领域为锂离子电池所用碳负极。主要从事负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产品构效关系评价方法建立和分析研究。参与多项科技部、省、市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研究。

柳俊

超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CTO

柳俊博士为资深电化学及材料科学专家,在电池及电化学及能源领域有三十多年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并在国际、国内多家锂电池领域高科技创业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他的工作成果申请了超过20项专利,并经常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他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学者的广泛认可。

黄伟国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超威集团研究院储能系统工程师,一直从事新型化学电源及电极材料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会议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项。

毛鸥

江苏天奈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

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于中科院、日本、美国工作多年。近几年主要从事研发纳米碳管和石墨烯技术和及其产业化,新产品开发及其在新能源,如动力和汽车电池方面的应用,并参与和主导了多项国家、国际及团体标准。

孙培育

宁波杉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任宁波杉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8年宁波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004-2017 年在东丽、杉杉从事包括石墨烯材料等在内 的新材料研发与技术管理工作,擅长的技术 领域有石墨烯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申请发 明专利35项(含PCT专利5项),其中石墨烯 相关专利31项。

杨植

温州大学,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材料学院,曾在北京天奈科技有限公司任碳纳米管应用研发组组长,2009年至今任职于温州大学,现任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副院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纳结构碳材料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及在燃料电池、锂硫电池、电催化等领域基础、应用研究。在Adv. Mater.、Nat. Commun.、Angew.Chem. Int. Ed.、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5篇,它引6000次,H因子40,10篇ESI高引、3篇热点,通讯作者单篇最高引用1600次,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欣

山东希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

武汉大学 博士后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国家石墨烯行业“10大知名人物”

“淄博市英才计划”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创翼之星”

王延青

四川大学研究员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政府高端引进外国人,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特聘专家,四川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在环境与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电池材料,储能材料,柔性显示材料,先进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在Small,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CS Appl Mater Inter,J Mater Chem A,Carbon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或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10多项。获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院长

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主要从事材料化工等研究,工作获德国拜尔公司等国际名企资助。在Nature Mater., Adv.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 论文被SCI引用29000余次,H因子85(web of sci.);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140余件。2018-2019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及2019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工程)。获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表彰盒奖励20余次。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副主席、《化工学报》副主编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20余种学术刊物编委。

吕建国

浙江大学副研究员,博导

吕建国,博士,副研究员,博导,151人才、钱江人才,求是青年学者。2005年6月,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5–2007,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7年12月,进入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新型能源与信息电子材料的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项。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7件。出版教材专著2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在AM、AFM、Nano Energy、JMCA、IEEE TED、AP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SCI引用6700余次,H因子39。参加学术会议50余次。

孙靖宇

苏州大学教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科学通报》编委(材料科学)。200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3年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2015-2017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2月入职苏州大学,2018年受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从事石墨烯材料的控制制备及其能源应用研究。发展了低维碳材料可控生长的直接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探索研发石墨烯玻璃、石墨烯晶圆、烯碳隔膜等新材料。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JACS, EES,AFM,ACS Nano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1部。

吴忠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席研究员,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组长

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8和2019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要从事石墨烯类二维材料化学与高效电化学能源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柔性/微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先进电池及能源催化。已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90余篇,被SCI引用22000余次;2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入选“2006-2016近十年中国十大高被引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或荣誉。担任Applied Surface Science编辑、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执行编委、Advanced Materials客座编辑、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客座编辑和国际编委等8个杂志学术任职。承担科技部、中组部、基金委等20余个科研项目。

吴子平

江西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3年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先后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北京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现主要从事碳纳米管膜的宏量制备及其在柔性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及有色金属领域的应用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先后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Small, Carbon, J. Power Sources, AP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

安仲勋

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任/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专家库专家成员,现任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上海奥威超级电容器工程研究院院长。从事超级电容器研发工作16年,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申请超级电容器相关专利67项,授权2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与著作编著1部。带领团队研制的“车用高能量电容系统”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标兵及浦东新区“科创先行者”等奖项。

郑俊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副研究员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客座教授

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联盟 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及车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2009 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1 年入选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科委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作为课题任务负责人参加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863” 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项目、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世博专项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 70 余篇 SCI 论文,受邀在两部由出版的专著上撰写燃料电池相关的技术章节,申请 20 余项发明专利。担任 J Power Sources, Int. J Hydrogen Energy, J Alloys Comp., Int. J Energy Res.等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刘 栋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刘栋博士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获得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8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的共轭高分子和纳米碳材料并应用于新能源技术中,包括电催化、光催化、燃料电池和储能电池。

徐立新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功能性超支化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在Carbon、J. Mater. Chem. C、Chem. Commun.、Macromol. Rapid Commun.、Polymer、高分子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浙江省优秀论文奖2项。

王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石墨烯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庐州创新英才”,科学中国人杰出青年科学家,安徽省领军人才,合肥市C类高层次人才,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等离子体法石墨烯粉体生长系统,申请和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受邀担任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编委、RSC Advances编委及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韩坤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

主要从事三维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制备、调控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议程安排



参会名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21第十七届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展览会__南京站

2021第十七届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展览会__南京站

“十四五”时期国家正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放眼未来,华东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将迎来巨大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是中国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展览会努力方向。
01-28
2021第十七届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__南京站

2021第十七届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__南京站

“十四五”时期国家正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放眼未来,华东地区的工业发展将迎来巨大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是中国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努力方向。
01-28
2021中国(上海)国际石墨碳素产品及加工设备展览会

2021中国(上海)国际石墨碳素产品及加工设备展览会

“2021中国(上海)国际石墨碳素产品及加工设备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是国内碳素行业及权威机构认可的展示平台,展会以其专业度、精准定位及产业链齐全而赢得了国内外碳素市场的高度关注及相关行业的专业机构鼎力支持,展会展出规模逐年倍增。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本届展会争取到国内碳素行业最具权威机构“中国碳素行业协会”的鼎力支持!
03-08
 2021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水展暨城镇水务给排水与水处理博览会

2021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水展暨城镇水务给排水与水处理博览会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水业发展。坚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强需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积极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健全全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立体节水模式,全面推进“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高效利用、节水自律、监督有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12-25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2021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 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的通知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2021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 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的通知

当前,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和环境压力巨大,迫切需要突破能源关键技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CO2排放。为更好地谋划煤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推动产业清洁高效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拟定于2021年8月24-25日在北京举办“2021(第十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
03-02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