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500万吨煤化工项目正式启动

2020-11-19 10:46  来源:煤化工114论坛  浏览:  

11月18日上午,乌海市焦化产业重组整合、转型升级的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聚新材料5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启动仪式在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启动!

市委书记史万钧出席并宣布项目正式启动。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毅出席并致辞。市领导苏忠胜、刘洪运、王明旺出席启动仪式。政府副市长孙昊主持启动仪式。

乌海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氯碱化工加工生产基地,焦化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谋划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项目,集约建设一批工艺先进、环保升级、安全达标、链条延长的大型煤焦化一体的行业先进企业。广聚新材料500万吨焦化项目的启动建设,对于引领焦化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推动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拟投资132.68亿元,建设500万吨/年煤焦化联产6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液氨和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同时建设焦化、甲醇、液氨和甲醇制烯烃项目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促进地区和行业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项目动态

11月11日,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公司签署的“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吨/年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包含500万吨/年干全焦、6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液氨等产品。

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吨/年煤焦化联产60万吨/年甲醇及20万吨/年液氨项目位于乌海市海南区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500万吨/年煤焦化联产60万吨/年甲醇及20万吨/年液氨。主要建设内容为焦炉系统设计规模为4组2×55孔,6.25米及以上捣固焦炉及配套化产回收设施;年产6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和20万吨液氨装置以及焦化、甲醇和液氨项目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同时配套干熄焦装备。项目总投资760619.22万元.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总体规划。

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13日,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其中集团下属煤矿共有13座,除一座为井工开采外,其余均为露天开采,保有资源储量1.67亿吨,设计生产能力为960万吨/年。广纳集团现有重介洗煤厂五座,其中在建洗煤厂一座,建成后广纳集团各洗煤厂年总洗选能力可达1350万吨。集团下属焦化厂两座,均采用JT5555D型下喷双联火道废气循环型复热式先进捣固炼焦工艺。可年产焦炭210万吨、焦油8万吨、粗苯2.6万吨、硫铵2.6万吨、硫磺0.4万吨、煤气4亿立方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煤炭贸易商的苦恼:急涨急跌如履薄冰

煤炭贸易商的苦恼:急涨急跌如履薄冰

“今年咨询并有意向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煤炭企业较往年明显增多。”谢栩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有几家煤矿企业咨询我们——如何利用期货市场锁住当前的高额利润。因为煤矿企业对于当前的利润表示非常满意,担心煤价下跌会造成利润缩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多数煤化工项目或将成为负资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多数煤化工项目或将成为负资产

“我国的碳排放目前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从碳达峰到碳中和,30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走一条怎样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两化”重组重在深度融合 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

“两化”重组重在深度融合 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在并购重组实施路径上,“两化”(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重组与先前已经实施的其他央企并购重组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在具体整合上,尤其需抓住要点,有序有效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 煤化工路向何方?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 煤化工路向何方?

“‘十四五’期间是煤化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压力之下,行业发展要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相关措施,以在极端情况下保障石油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自身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兼顾常态下的经济性,实现煤化工高质量发展。”
煤电企业成本管控模式探索

煤电企业成本管控模式探索

煤电企业是电力产业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各发电企业的重要业务板块,但当前煤电企业在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方面仍有改善空间,特别是在电力市场过剩、新能源竞争冲击、高煤价低电价“两头挤压”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背景下,煤电企业成本管控模式有待优化。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