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动邀请了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夏清、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华能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韩文轩、中国能源报记者赵紫原,政府部门、相关专家学者、媒体及企业代表,直面行业问题,整合各方的智慧与经验,探求破局新路,共同助力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发展。
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表示: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煤电装机不应进一步增长。绿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项目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进一步增加煤电装机预计将造成2000亿元的投资浪费,并造成电力系统的僵化、不利于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实现中国的新气候目标。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沙龙发言中表示: 对中国来讲,现在承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非常具有挑战性,其中电力行业要在2030年前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更多强调跟十四五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更多的考虑去增加绿色供给、投资、就业,特别是更好的推动低排放电力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非化石电力、绿氢、CCUS/CDR等大型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建设,以数字和绿色“双轮”驱动,通过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耦合作用更好的推动电力行业早日实现净零排放。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在发言中指出: 我国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了能源资源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配置。然而,我国长期形成以省为实体的财税管理体制和电力平衡机制,需要以省内市场起步,各省之间逐步融合形成全国电力市场,同时大部分省市场缺少对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容量等不同市场形态的统筹规划,不利于未来市场有序发展和逐步融合。未来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实现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二者的协同发展。
华能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韩文轩在沙龙上表示: 两部制电价由电量(度)电价和容量电价构成。严格来说,电量电价不是保证变动成本补偿和收益,容量电价不是保证固定成本补偿和收益。韩文轩还指出,发电侧、用电侧全电能量要充分竞争,推动电力清洁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和调峰市场,制定煤电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平稳退出政策,同时对电网收入模式和调度监管模式进行改革。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在会议上指出: 我国的电力深度脱碳倒序路线图为:“远期负排放、中期快速下降、近期尽快达峰”。地方应根据当地需求科学合理的建设调峰辅助服务机制和容量市场,帮助各发电资源合理接入电网,共同保障电力安全,促进电力低碳转型。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能源报记者赵紫原与马莉、夏清、袁家海、柴麒敏、韩文轩作等嘉宾围绕碳中和以及电力市场建设初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马莉表示,接下来的电力体系规划要兼顾成本、安全和效率,实现平衡,需要多措并举 。许多原先已经制定的规划,包括电网、电源的规划,都需要调整更新。能源的供应、输送、消费这三大环节需要同时发力 。
夏清则在圆桌环节指出,从近期来看,火电作为辅助能源的必要性依旧不容忽视,能在中国能源转型阶段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同时他强调:“十四五期间不建议再继续增加火电,而是好好利用现有的存量。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唤醒沉睡的资源,很多用户具有强大的响应能力。 ”夏清还指出,要注重新能源、氢能和储能等正处于技术加快成熟、成本加速下降的“新生力量”,它们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韩文轩在讨论中提出,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的确会带来增加就业、吸引投资等裨益,但随着电网中新能源占比的上升,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收益减少,煤电资产的减值速度加快,使得企业的负债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被进一步推高 。他指出“无论是煤电功能转型、增加电网弹性或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我们需要将成本明晰化,将价格传达到终端用户。”
目标已定,时间紧迫,改革转型势在必行,市场设置亟需优化。如何完善辅助服务调控机制、如何建立健康的容量市场,当下尤为关键 。夏清表示,调峰是我国电改的一个过渡产物,当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后,市场会解决调峰的问题。我国建立现货市场的本质是解决新能源消纳, 如果现货市场峰谷价差拉不开,反而不利于消纳新能源,调峰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
“现货市场是要给用户价格信号,与用户互动配合来解决峰谷问题,提高资产利用率。容量市场也应该根据用户对容量价格的反映,以价格反映用户真实的容量需求。”夏清强调。袁家海也表示,在建立容量市场时,要确保市场上容量确实紧缺,把资源充裕度分解到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不能单纯依靠预测。
“ 不管是辅助服务市场,还是容量市场,它本质是一个市场。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定价问题,但目前市场价格存在扭曲,这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带来很多问题。”柴麒敏强调:“失灵的问题一般都需要通过政策来进行调整和弥补。要实现碳中和尽早达峰的目标,一个更完善的辅助服务市场至关重要。”
本次研讨会为绿色和平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沙龙的第一次活动。绿色和平将持续关注国内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相关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的研究,搭建政策研究部门、企业、学者和相关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