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惧冲击,稳如泰山
直至9月,年内第一台新投产机组田湾 5 号才实现商运。全国核电运行状况持续向好,利用小时节节攀升,前三季度累计利用小时连续第四年实现增长。观察单月的利用小时情况,除了 7、8、10三个月受创纪录来水带来的水电强势压制外,仅有 1、2 月受疫情影响导致利用小时低于上年同期。但从下降幅度来看,1-2月水、火、风利用小时降幅均超过 10%,而核电同比下降不到 7%,稳健性凸显无疑。
2、从三雄到四强、从国企到民营,常态化审批稳定成长预期
核电作为零碳排放的电源类型,对于减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这两个项目不同寻常之处在于:
核电审批常态化:继 2019 年审批重启并一次性批复 4 台新机组后,连续第二年再次放行了4台机组,代表了核电新建机组的审批核准常态化。
第四张核电牌照出炉:昌江二期为华能集团控股,打破了长期以来中核、中广核、国电投三雄争霸的行业格局。民营资本首次参与核电运营类项目:在三澳一期的业主中广核苍南公司中,吉利迈捷投资(浙江吉利李书福家族)持股 2%,是民营资本首次参与核电站的项目投资。此外,采用俄罗斯 VVER-1200 三代压水堆的江苏田湾 7、8号和辽宁徐大堡 3、4号共 4台机组已完成选址阶段的环评审批,目前正处于建造阶段的环评审批流程中,有望在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获得核准。核电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核电建设既可以发挥稳定投资的作用,又不会增加近五年内的供应能力,但对于推动未来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经历了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短暂停和 2016-2018三年零核准(2018年底开工的霞浦快堆不属于量产型机组)之后,核电的健康成长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按照每年 4-8 台的核准节奏保持滚动式的开发有利于维持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单个核电站每一期 2台机组约 250万千瓦以及三代机组 1.8万元/千瓦的单位造价预估,每一期工程将拉动约 450 亿元的项目投资额。根据统计,包括待核准项目在内共有 28 台机组已开展前期工作,合计装机容量 3071万千瓦。而按照每个核电厂址 4-6台机组的可承纳容量以及 2台机组的扩建裕量,国内核电发展潜力巨大。
WNA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规划核电项目机组数 168台,合计装机容量近 2 亿千瓦。根据我们的统计,除在运、在建的 67 台以及待核准、已开展前期工作的 28台机组之外,现有核电厂址储备尚有可建机组数 114台,合计装机容量 1.40亿千瓦。即使不考虑其中的内陆核电厂址,沿海厂址仍有可建机组数 46台,装机容量 5734万千瓦。根据我们的测算,待核准和已开展前期工作的 28 台机组投资预算金额合计约 5400 亿元;其他 46 台沿海厂址可建机组投资预算金额合计约 1.04 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