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与葛洲坝合并,被业内视作业务整合升级,减少同业竞争之举。而合并重组后的中国能建回归A股市场,可以同时在H股市场和A股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借助A股市场进行投融资工具创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中国能建在海外的品牌效应。
1+1>2?
目前,中国能建在H股估值偏低,每股仅不到1港元,股价表现与企业超千亿资产状况偏离。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4%,68.1%,67.7%和65.1%,而葛洲坝近五年内有四年负债率高于70%。据上交所披露,2020年8月和10月,葛洲坝分别发行了20亿和30亿元人民币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大型项目建设、偿还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此外,两者的业务范围也有一定重合。多种因素促使中国能建与葛洲坝走向合并。
合并完成后,中国能建将承接葛洲坝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资质、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葛洲坝自身债务结构可以得到优化,并可以利用能建的土地储备资源继续发展房地产及其他主营业务。
中国能建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和葛洲坝合并后将实现资源全面整合,消除潜在同业竞争。目前,中国能建和葛洲坝的主要业务存在一定重叠,在东南亚等市场面临同业竞争。近两年来,中国能建山西院、中南院、天津电建等单位相继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签下风电、光伏和水电等多个项目,包括泰国最大浮体光伏项目和印尼最大的环保型电站等,而葛洲坝国际公司同样在该区域市场斩获数个重大订单,包括总投资15.4亿美元的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水电站项目等。
通过此次合并,中国能建与葛洲坝将通过资产、人员、品牌、管理等各个要素的深度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业务协同能力,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在东南亚、南亚等优势地区市场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
并购重组凝聚“出海”力量
近年来,中国能建在亚洲和非洲地区陆续竞得新项目。截至2019年,中国能建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多个分支机构,业务分布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2月,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行,中国能建是工程承建方。2019年10月,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承担工程设计的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正式投运,实现了特高压技术和核心装备双输出。
而葛洲坝国际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不俗。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2020年5月,葛洲坝国际公司仍签下了泰国孔敬府90MW光热光伏混合电站项目EPC合同协议,合同价值达5亿美元。11月,签署越南金瓯1号350MW海上风电项目EPC合同,这是越南目前最大的风电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电11亿kWh。截至目前,葛洲坝国际新能源合同储备超过3GW,实现了从传统区域市场到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重要拓展。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策略下,电力工程设计、建设单位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而当国内电建需求增长放缓时,建设力量出现冗余,纷纷出海,但这些出海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同业竞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同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也正式发布,鼓励促进优质企业并购重组。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务院国资委10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要兼并重组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资委都会做相应支持。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推动下,中国能建合并葛洲坝也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后的首个案例。
近年来,原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提出了推进电与非电并重、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并举,开展对外兼并重组,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中国能建牵头完成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规划、中国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规划研究,以及中蒙、中俄、中越等10多个国家能源合作规划,同时推动了中国电力标准国际化,带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资金一同“走出去”。
2020年8月,中国能建迎来了新的掌舵人,原中国交建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宋海良就任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中国交建任职期间,宋海良非常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他曾公开表示,品牌就是生产力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宋海良提出,在基建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并以高品质的工程、产品和服务,擦亮中国建造的金字品牌,增强中国创造的硬实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能建换股吸收葛洲坝是“新帅”到来的首个改革动作,对于企业在海外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将有一定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