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配套交流工程(以下简称“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最后两回500千伏东鹏甲乙线成功投产送电。这标志着经过历时700天近1000名施工人员的顽强拼搏,深圳供电局圆满完成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全部建设任务。该工程每年可为深圳输送清洁电能约200亿千瓦时。
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需迁改、跨越多回深圳主要供电线路,穿越多个生态敏感区,征地拆迁青赔难度大,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深圳供电局发扬“三千精神”(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精心组织,周密统筹,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企联动机制,先后攻克前期手续办理点多面广、错峰限电量大等难题,依法依规完成了工程建设重任,谱写了新时代南方电网建设的新篇章。
完美融合
每年输送约2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一艘巨轮,那么配套交流工程相当于是让巨轮顺利驶入深圳的基础设施。比如东方换流站的500千伏出线工程,通过构建‘强交强直’的网架结构,相当于是给巨轮量身打造了一个‘万吨码头’,而受端配套交流线路就相当于建了一批中小型船舶,使电量流畅输出,有了这些配套设施,滇西北直流工程所输送的电能才能真正转为万家灯火。”深圳供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投产后,能够将滇西北直流工程与深圳电网完美“融合”,预计每年可为深圳输送清洁电能约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全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该工程还将有效增强向珠江口东南部负荷中心地区的输电能力,满足该地区尤其是深圳负荷中心持续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降低电网发展对当地电源建设的过分依赖,提高供电可靠性。
迎难而上
提前1个多月完成所有开工手续
滇西北配套交流工程前期报批涉及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种手续,需向多达23个政府部门征求意见,而且需分标段跨区办理各种规划和施工许可手续,情况十分复杂。为保证工程按计划顺利开工,相关手续必须在2016年12月前办理完成,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深圳供电局基建战线全体干部员工,看着像一座座高山横亘在眼前的任务没有退后。“我们只能一个个部门、单位地跑,一次又一次地提交补充审批所需资料,每天都在跟进办理进程。”深圳供电局基建部前期工作部主管曾锐昌说,当时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几乎天天睡不着,自己甚至梦中都在办理手续。
工程涉及占用光明区的基本农田,该类手续办理不仅深圳电网建设历程中史无前例,政府有关部门也是第一次办理。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深圳供电局迎难而上,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查找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办理程序,与同样首次办理这项业务的政府部门共同摸索着前进。
经过6个多月锲而不舍的努力,深圳供电局最终于2016年11月15日取得工程占用基本农田手续批文,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此,工程开工所需全部23项批文提前1个多月办理完成。
精心组织
最大限度减少错峰限电
滇西北配套交流工程建设涉及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停电99回/次,110千伏及220千伏变电站全停2次,累计停电天数长达368天,对深圳电网的稳定运行是个巨大挑战。深圳供电局多措并举,精心统筹,确保了施工期间深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减少错峰限电量,没有对全市居民生活用电产生影响。
深圳供电局一方面认真优化施工停电安排,组织开展多轮次限电评估,最终确定了47个停电阶段,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同时,通过假设临时保供电线路优化局部电网结构,不惜代价将电网风险降级,工程共搭建2回500千伏临时保供电线路、8回220千伏临时保供电线路,其中最短一回临时保供电线路仅运行7天;另外,积极争取南网总调、广东中调及相关电厂支持,满足部分线路停电后当地的电力平衡需求。
工程建设期间恰逢党的十九大保供电,原计划500千伏沙荆甲乙线同停1个月的需求难以落实。为保证东方换流站按期带电,深圳供电局创新思路,利用滇西北受端配套交流工程在建的500千伏东鹏甲乙线,通过新建4基塔临时跳通的方式,将现有500千伏沙荆甲线解口入东方换流站,不仅完成了既定任务,还将错峰量大幅下降了58%。
220千伏鹏育、鹏济四回线属关键送电通道,同停期间,局部片区网络受限错峰,深圳供电局提前谋划,调集多方资源深入挖潜,通过召开客户座谈会、点对点通知等方式与客户提前沟通到位,主动将停电安排在“五一”期间,将停电对客户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确保了全市的有序用电。为降低工程接入时在运行线路错峰对深圳和东莞两市的影响,深圳供电局还多次优化施工方案,将停电施工工期由原来的7天压缩至3天。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近年来,受土地资源紧缺、征地拆迁难、市民对输变电设备存在认识误区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电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我们将继续发扬‘三千精神’,攻坚克难,今年将投资72亿元加大电网建设力度,联合市政府年底前完成深圳全部城中村供电设施改造。”深圳供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