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年最大一场“订货会”,交易会签订合同总量超过10亿吨,合同覆盖领域由电煤扩至冶金、建材、化工等多行业。记者采访获悉,会议现场还释放多项行业发展信号。
“煤炭消费占比整体下降,但煤炭作为基础性保障,兜底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今年以来,动力煤市场罕见跨越了“红蓝绿”三个价格区间。从上半年市场消费持续疲软,煤价一路跌破500元/吨大关,徘徊在红、蓝区域分界线;到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需求逐渐回升,价格归于正常的绿色区间;再到冬季用煤高峰,近期出现供应偏紧,主要煤价指数再现上涨态势——全年煤炭市场历经波动。
明年走势如何?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预测,考虑到疫情形势好转、经济加速恢复等因素,明年必将带动新一轮煤炭消费需求,甚至比今年更为强势。尽管在碳减排等要求下,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明后年煤炭供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目前,晋陕蒙三省煤炭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0%,靠几个主产地保供全国,压力依然较大。”
以比重最大的电煤为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称,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发电量将有所提升,由此支撑下一阶段电力需求保持较大增长。但同时,碳减排要求煤电尽早实现达峰,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煤电增长随之放缓。今年煤电装机容量约10.7亿千瓦,到2025年前后,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2.5亿千瓦。“煤电在近期仍有一定发展,但长远来看,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因此,明年电煤供应将走向平稳,‘十四五’后四年可能出现整体偏宽松的局面。”
面对形势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云卿指出,行业企业要准确把握趋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抢占先机。“煤炭消费占比虽在整体下降,但煤炭作为基础性保障,兜底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争取利用3-5年,建成2亿吨社会责任储备,增强政府对储备资源的调度能力”
新的变化,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提出新要求,如何实现有序衔接成为重点。
李云卿表示,“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持续深化中长期合同制度,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对稳市场、稳价格起到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将支持各类煤炭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为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社会责任储备体系也是迫切需要。李云卿透露,按照“政府给政策、政府可调度、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今年已建成煤炭储备能力3000多万吨。明年将继续支持各地建设一批有辐射能力的煤炭储备项目,争取利用3-5年,建成2亿吨社会责任储备。由此,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地方为补充的煤炭储备体系;建立煤炭储备信息调度系统,增强政府对储备资源的调度能力。
记者了解到,相比早期,中长期合同已由供需双方延伸至产运需三方,铁路运力直接事关供应保障。国家铁路集团货运部主任庄河介绍,今年预计完成煤炭运量17.9亿吨,基本达到上年水平。其中,以晋陕蒙新主产地煤炭外运为重点,直达煤运量将达到12.7亿吨,同比增加3%。
“短期内,煤炭生产和消费稳中有升,产运销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煤炭运输向主产区集中、向铁路集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此外,北煤南运直达需求,焦煤等煤焦类运输需求,陆路口岸进口煤运输需求也将增加。这些因素均对运输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庄河表示,将根据运输格局、通道能力等条件,统筹优化布局,促进主产区煤炭外运合理分工,避免无序竞争、交叉运输。
“既要注重利用市场化、法制化的办法上大压小、增优汰劣,也要坚持先破后立、稳定供应”
为深入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速。李云卿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持续巩固煤炭“去产能”成果。在坚持产能置换的前提下,支持在建煤矿加快手续办理,提高待产产能比例,保持合理产能利用率,形成一定的供给余度。为做好资源的有序接替,还将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
“在此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规划与效益的关系。”鲁俊岭提醒,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再大规模增加开发建设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煤炭行业增加大局观、市场意识,通过高质量运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利用市场化、法制化的办法上大压小、增优汰劣,也要坚持先破后立、稳定供应,不能因此出现无煤可用等情况。“目前,更加市场化的增优劣汰机制有待完善、个别时段供应偏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说煤炭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此外,新的形势还为煤企改革带来机遇,以集团化管控、板块化运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战略重组积极推进。就在本次交易会前夕,晋能控股集团刚刚成立揭牌,煤炭产量达到4亿吨、产能达到6亿吨,由此成为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重组将带动煤炭保障能力更强、品种更丰富,销售平台优势明显,能够满足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不同用户需求。一改过去多、小、散的格局,产业集中度、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均得以增强,供应更有保障。
张宏认为,下一阶段,煤企将继续推动兼并重组、产业链延伸等整合,未来可能还有跨省区整合,及更高层次的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