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产品首次发运仪式现场
姜胜耀讲话
姜胜耀代表清华大学向中核集团、华能集团、中核北方,以及所有参与、支持这项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如此大规模的高质量球形核燃料元件的制造和出厂,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次,标志着清华大学和中核集团圆满完成了合作建设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和为示范电站制造首炉核燃料的任务。姜胜耀强调,这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先进核电技术领先世界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也是清华大学和相关企业、单位通力合作、协同创新,特别是和中核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姜胜耀说,球形燃料元件是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最重要的基础,其制造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华大学已经进行了四十年的研发攻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核集团多年来给予清华大学信任和支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协同,才让实验室发明真正变成了了不起的工业制造技术。
姜胜耀表示,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接下来,清华大学将继续和中核集团、华能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精诚合作,深化与中核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大力推动、落实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化工作,进一步发挥高温气冷堆的独特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高温气冷堆的电、热、汽综合利用以及大规模核能制氢等重大应用,为我国能源技术转型升级解决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需求,为我国核电领跑世界、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作出更大贡献。
在随后召开的燃料元件后续发展研讨会上,姜胜耀要求合作各方认真总结前期工作在技术、精神与机制等多方面形成的成果,做好经验反馈,继续发扬为国担当的责任感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团结协作再出发,让举世瞩目的球形核燃料元件及其TRISO颗粒技术大放异彩,创造新的辉煌。
张作义、唐亚平发言
张作义在研讨会上作“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及燃料元件扩大生产技术”的报告,从规模、用途和技术方案等方面对高温气冷堆后续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继续提升球形燃料元件生产技术的要求。唐亚平对生产线件建设和元件制造过程中的经验作出总结,介绍了生产能力继续提高涉及的主要问题,并就后续规模生产线建设的规划、布局、合作机制等提出了意见,呼吁合作各方加快规划和决策进程。
核研院核燃料元件研发团队(新材料研究室)老中青教师代表参加了首发仪式和研讨会。
核研院燃料元件团队教师代表与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厂部分骨干合影
自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2013年3月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以来,核研院的老师们按要求分批长期驻扎工厂,与中核北方人员紧密合作,完成了设备设计、制造与安装,设备、工艺的调试和试生产,以及人员培训等大量工作。生产线于2017年正式建成达产,目前已经成功生产了70余万个球形燃料元件,满足了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首炉装料需求,为示范电站顺利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首发约有7.8万个球形燃料元件将被运往正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建设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